進入11月份,豐縣歡口鎮農民常敬波忙得不亦樂乎,他種植的4000平方米雙孢菇到了銷售后期,與徐州一家公司簽訂的供貨訂單已經基本兌現。今年雖受氣候影響,雙孢菇產量有所下滑,可那家公司也給開出了每公斤8.2元的高價,這一季雙孢菇收入也到了十四五萬元。常敬波說:“我今年想再加大點投入,研究一下培養料的替代品。你可不知道,眼下稻草都從原來的每公斤6分錢漲到5角了,40個標準棚光是稻草就得4萬,這細賬還要再算算,本錢投的越少俺賺的越多喲!”歡口鎮是豐縣食用菌生產基地,全鎮黑木耳總產量達4000萬袋,70%的勞動力從事食用菌生產,食用菌生產人均年收入2000元。
豐縣是農業大縣,每年產生的作物秸稈量達100萬噸,大多作為農民做飯用的燒材。豐縣組織實施了“秸稈種菇百村萬棚億元開發工程”,組織農民利用秸稈發展食用菌種植。為鼓勵農民轉變傳統的觀念,豐縣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食用菌的快速發展,使秸稈身價倍增,價格一路飚升。食用菌產業的形成,為農作物“下腳料”派上大用場。原本外出打工的農民,紛紛回鄉,或種植食用菌,或為菌農采菌。
目前全縣已發展食用菌大棚5000萬平方米,主要品種有雙孢菇、杏鮑菇、草菇、黑木耳、雞腿菇、金針菇等10多個品種。豐縣農委負責人說:每平方米食用菌需要20公斤的秸稈,豐縣5000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就需要80萬噸的秸稈,食用菌生產實現了秸稈的就地增值,每年實現經濟收入總值5億元以上,成為豐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新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