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兩個月過年、四個月種田、六個月干閑”,這是對農村“兩個剩余”的形象描述。而食用菌種植恰恰改變了這種狀況,變冬閑為冬忙,延長了農民的有效勞動時間,增加了農民的就業渠道,把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和剩余勞動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發展農村特產經濟。在琿春活躍著一位科學種植香菇發家致富的女能人,她就是齊玉珍。
1996年琿春改革開放之初,齊玉珍和愛人從遼寧本溪千里迢迢來到琿春密江鄉東陽屯。在遼寧的時候,她父親是種植香菇出身。飽受熏陶的齊玉珍來到琿春就開始種植香菇,根據當地的氣候和香菇的生態特點,她在種植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由于齊玉珍甘于吃苦、善于鉆研,她種植培育的香菇菇型圓整、折干率高、菌肉肥厚、口感細潤,被評為“百姓喜愛的延邊特色產品”,一年下來產值達到700多萬元。
2005年,齊玉珍種植的香菇遠銷韓國、日本,韓國的技術員來到中國琿春密江鄉向她學習請教。她先后四次去韓國進行技術交流。
齊玉珍嘗到了種蘑菇的甜頭,不僅靠種菇走上了致富路,還成為遠近聞名的“香菇大王”。她還不吝傳授種菇技術給鄉親們,手把手教鄉親們從堆料、制棒、制種、接種及菇床管理等一整套技術,并向生活困難的鄉親無償提供菌種,幫助他們起步種植食用菌,帶動一方群眾走上致富路。
2007年她被琿春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聘為兼職教師,所在的企業神怡菌業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被列為琿春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培訓基地,到目前已培訓食用菌生產技術學員500余人。在齊玉珍的帶動下,企業已發展成為以食用菌生產、技術研發、產品加工銷售為主的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吉林省科技企業、吉林省香菇標準化示范區,擁有占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密江和三家子兩個香菇生產基地,建筑和菇棚面積8500平方米,形成固定資產800多萬元,安置下崗職工和應屆大中專畢業生100多人就業。
2011年神怡菌業生產的香菇獲得了兩項國家專利。一項是含有人參皂甙的香菇,一項是富含高鈣的香菇。擁有這兩項國家專利技術,齊玉珍更是笑開了花,她說感謝黨的富民政策,有了專利更可以放手大膽做香菇事業了!
2012年7月在廣交會上,齊玉珍帶著她們公司生產的菌棒前去參展,菌棒帶去后,蘑菇生長出來,在廣交會上引來眾多客戶駐足觀看。很多南方的客戶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質量這么好的香菇,而且又看到這香菇有兩項專利,香菇中含有人參,更是紛紛品嘗,都夸味道好極了。參加廣交會,讓齊玉珍底氣更足了,她對記者說,今年琿春市發改局已經把神怡菌業的項目報到省發改委立項,等專項資金一到位,就購買新型設備力爭早日投入生產,讓神怡菌業衍生的各種產品早日走上人們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