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要轉化為生產力,需要科研單位和企業緊密合作。日前,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壽仙谷藥業建立深加工技術示范基地,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新路子。
“作為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能夠使我們的科學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有機融合在示范性產業化基地,我們在28個基地里頭,選出了壽仙谷,這是屬于第一批首選的一個。”上海市農科院副院長顧曉君在授牌儀式上說。
在食用菌領域,浙江壽仙谷藥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技術優勢,在全國同行業中日益顯現出其強大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靈芝新品種克服行業難題
靈芝屬于珍稀食用菌,我國是最早將其開發用于治療和保健養生的國家。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好轉,靈芝及其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可產量和質量卻跟不上需求。
靈芝產品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菌種退化嚴重。目前我國靈芝多是人工栽培,采用無性繁殖方式,一代代地無性繁殖下去,必然導致菌種的退化。
如何保持靈芝菌種的不退化及復壯成為行業攻關難題。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特殊貢獻津貼獲得者、壽仙谷藥業董事長李明焱研究員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且率先通過航天搭載進行中藥品種培育。“我們收集了近40個靈芝種質資源,其中分離本地野生靈芝菌株6個,建立了靈芝種質資源庫,經過了多年的穩定性考察、品比試驗,最后培育出了抗逆性強、高產、高活性成分優良品種——‘仙芝1號’。”
2009年該品種通過國家新品種認定,并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收藏,成為國內率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靈芝品種,靈芝三萜和靈芝多糖等有效含量提高了20%-40%,遠超過日本和韓國靈芝品種。
深加工技術 獲全國科技創新成果獎
靈芝孢子粉是靈芝的種子,是靈芝的精華,除含三萜類、多糖等靈芝本身固有成分外,還富含蛋白質、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素等成分。
但是靈芝孢子粉所含的營養被包裹在它的外殼里,如果直接服用,很難被人體吸收。這就需要將靈芝孢子粉的外殼打碎,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破壁。破壁后的功效在扶正固本、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及安神等方面,遠遠超過靈芝子實體。
但是現在常用的破壁技術多為物理方法,靠金屬棒等外力震蕩擠壓把外殼打破粉碎,操作時難免帶入金屬碎屑,造成鉻和鎳等重金含量超標;同時高速摩擦產生高溫,容易導致孢子粉成分在破壁過程中因溫度過高被氧化而失去活性,而且壁殼和孢子內容物混在一起,降低了有效使用率(壁殼占總重量的70%)。
2006年壽仙谷藥業承擔了重大攻關項目——《靈芝孢子粉破壁新工藝研究與開發》,研究更為先進的破壁工藝——“超音速氣流粉碎技術”,不僅實現靈芝孢子粉無污染低溫破壁,并實現去壁去油。該技術2010年通過國家科技部門驗收。經藥檢所檢測,采用新技術加工的壽仙谷靈芝破壁孢子每100g孢子粉含有粗多糖21.7g、三萜9.3g,有效含量提高20倍以上,成為新一代孢子粉的代表,并通過有機認證,該項新技術因此榮獲全國科技創新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