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新干縣麥斜鎮河塘村,看到一個個大棚依次排開,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大棚里面是碼放整齊的菌筒,大多數菌筒已長出零零星星的花菇。一旁的村民丁俊水用板車將一袋袋木屑拉到不遠處的廠房。廠房里,8個村民2人一組,在給一袋袋木料接種茶樹菇食用菌菌種。
據丁俊水介紹,這些木屑剛剛經過高溫蒸煮,用來種植食用菌。正在忙碌的大嬸吳江花說,這是村里的青年小伙吳順喜創辦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現在長出的花菇是今年第一茬,出菇周期可持續到明年4月份。
在吳江花的帶領下,筆者見到吳順喜時,他正在用培養基給茶樹菇母種發酵,將母種育成批量的菌種后再生產花菇。
吳順喜今年34歲,2010年2月在河塘村辦起了一個40畝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目前,基地面積達到300多畝,并成立了河塘村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吳順喜介紹說,他們種花菇的原材料,都是從村里以及周邊收購來的木材廢料,不僅成本低、原材料也有保證。
“如果木料好,一筒可產鮮菇四五兩。”吳順喜拿著一袋已長菇子的原料棒說,去年,他們做了30萬筒,今年增加了5萬筒,預計產量可達35萬公斤以上,產值近300多萬元。
河塘村曾經有過一段種植食用菌的歷史,但因為技術、市場等因素,小打小鬧,不成規模,有些種植戶還虧了本。后來,他們引進新技術、新品種,食用菌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吳順喜滿懷信心地說:“今年,我們村還吸引了來自浙江的5位客商前來投資,以后的效益會越來越好。”
據了解,河塘村規模種植食用菌的農戶現有10多戶,輻射帶動2000余人,僅食用菌一項,可為農戶人均增收46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