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東麗區兩大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天津綠洲莊園農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和天津濱海德盛兩家企業產值占食用菌產業總產值的87.65%。在東麗區赤歡路以北區國防教育基地附近,有一個占地面積76畝的我國日產出率最大的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這就是東麗區農業經濟委員會在進行了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東麗區農業功能定位,為提升食用菌現代化產業水平,與濱海德盛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籌建的大型現代化珍稀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項目。該園區已于2010年12月完成一期工程建設,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研發中心、菌種房、培養室、生產車間、栽培車間、包裝車間及二代節能溫室已矗立在76畝的土地上,2011年8月份已投入生產,實現日產食用菌8.3噸。目前二期工程已被列為東麗區重點工作項目,正在籌建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食用菌研發、生產基地,成為全市乃至全國食用菌行業一個新亮點,并可作為發展循環農業的新典范,在現有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條件下,食用菌生產基地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利用現代化、集約化的模式生產安全綠色食品的新模式,體現東麗區發展沿海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特點。
基地功能多元化。濱海珍稀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建設依托濱海新區、服務京津唐、輻射“三北”,其發揮的功能效應呈現出多元化態勢。產業水平引領功能高。引進日本最先進的無土立體式栽培技術,以全程自動化先進設備與模塊化低溫冷凍庫房技術,配合標準化的栽培生產管理技術,反季節與周年生產高質量的白色金針菇,產能目標日產量達25噸,將使東麗區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水平提升至全國領先水平。技術研發功能新。結合“珍稀食用菌液體菌種工廠化生產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內容,在生產的過程中不斷的研究、開發、改良新的食用菌生化技術、液體菌種生產技術,以增加市場競爭力和增加投資報酬率。展示示范帶動功能。食用菌的整個自動化生產過程,面向菇農、學生展示。來訪者可觀看發菌、出菇、采收、包裝等各個生產環節。對東麗區菇農了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轉變生產觀念起到積極地示范帶動作用。素質教育功能全。與東麗區國防教育基地現有功能相結合,拓展基地在技術展示、科普教育、休閑觀光、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發展空間,把食用菌生產過程、農業設施、生態景觀、拓展訓練等融為一體,為青少年提供學農、知農、愛農的素質教育基地。
經濟效益優。按照基地功能定位要求,在學軍路以東,北部建設研發服務區,中部食用菌現代化生產展示區,南部為學生實訓實踐區,形成三個特色功能區,經過2-3年建設與發展,建成功能多樣、特色明顯、生產集約、生態良好、競爭力強的食用菌研發、生產基地。基地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將創新高,基地農業設施化水平達到90%以上,大大高于周邊區域平均水平。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8487萬元,預計年利潤可達2846萬元。
生態效益好。基地將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生產環境符合國家或天津市有關規定的標準,水資源利用系數達到0.8,農業廢棄物實現無害化處理和100%綜合利用,其產出產品全部為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基地還引進種植喬灌木、花草,把整個基地打造成一個植物園、生態園、休閑觀光的圣地。社會效益強又成循環農業典范,基地通過示范、引領、輻射,帶動東麗區設施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健康發展,提升東麗區食用菌產業綜合競爭力。預計基地年接待游客5萬人次,年培訓農民及學生30萬人次,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90%。項目建成達產后有利于提升東麗區食用菌現代化產業水平達到全國領先水平,每年可向社會周年均衡地提供優質的綠色食用菌產品8500噸。基地的建成將為社會提供直接就業機會300多個,帶動相關產業及大量的間接就業機會,如物流、服務、農副產品加工等。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循環農業新組曲,基地食用菌生產的菌糠每日將達45噸以上,年產16425噸,既可作為燃料,替代園區內燃煤的使用,又可作為優質的有機肥。全年預計節省燃煤2190噸,消耗廢料8760噸,實現了清潔生產。食用菌產業既生態又環保,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為確保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環境功能和產業經濟功能的有效統一,東麗區將進一步做優做強食用菌產業,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大力扶持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加快科技創新應用,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充分發揮濱海珍稀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的示范引導作用,推進基地高起點開發建設,進而帶動整個區域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