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烈日當頭,溫室大棚里卻是清新涼爽。日前,記者走進了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的可調控食用菌溫室大棚,只見架子上高高壘起鼓脹的菌棒,上面結滿了茂密的秀珍菇,菌菇綻放,長勢喜人。
“大棚里的霧氣大了,只要輕輕一搖操控桿,棚頂上的側棚就會慢慢打開,可以驅散霧氣;秀珍菇在生長旺盛期需氧量大,只要輕輕一按按鈕,就可以打開大棚的氣窗,加速空氣流動……”大棚里的工作人員開始向記者展示起了這座可調控食用菌溫室大棚的“獨到之處”。
“我們從事食用菌生產已經有10年了,探索工廠化生產也有5年時間,通過建設可調控溫室大棚,我們想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生產的效益。”合作社總經理蔡俊沖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主營杏鮑菇、秀珍菇,已建成杏鮑菇環(huán)境智能化可控菇房4幢,秀珍菇高架菇房15幢。
前幾年,蔡俊沖了解到,一種珍稀食用菌新品種秀珍菇在上海等地市場流行起來,銷價甚高,而且供不應求。在捕捉到這一商機后,蔡俊沖開始嘗試秀珍菇種植。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后,蔡俊沖已經成功掌握反季節(jié)培育秀珍菇技術,秀珍菇每棒產量從傳統(tǒng)的0.2公斤提高到0.4公斤,每棒產值從1.6元提高到3元。
“食用菌生產要提高效益,肯定要通過工廠化生產和科技創(chuàng)新來帶動。”蔡俊沖說,合作社目前擁有技術人員12人,還與浙江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得到了浙江大學先進科研成果的技術支撐。
合作社的杏鮑菇環(huán)境智能化可控菇房,采用的是當前國內冷房袋栽杏鮑菇先進生產水平。去年10月份,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又投資200多萬元,開始建設秀珍菇專用聯(lián)動溫室大棚,蔡俊沖說:“這種大棚采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大棚頂部、邊側都可以打開進行通風,以滿足出菇高峰期的需氧量。”
食用菌工廠化的效益究竟有多高?蔡俊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杏鮑菇為例,傳統(tǒng)生產,一年種一季,工廠化生產,一年可以生產6季;傳統(tǒng)的菇棚,一畝最多可以堆放6層菌棒,而工廠化生產可以堆放20層;傳統(tǒng)生產一畝經濟效益只有五六萬元,而工廠化生產的畝產經濟效益可以達到120萬元。
“大棚里的霧氣大了,只要輕輕一搖操控桿,棚頂上的側棚就會慢慢打開,可以驅散霧氣;秀珍菇在生長旺盛期需氧量大,只要輕輕一按按鈕,就可以打開大棚的氣窗,加速空氣流動……”大棚里的工作人員開始向記者展示起了這座可調控食用菌溫室大棚的“獨到之處”。
“我們從事食用菌生產已經有10年了,探索工廠化生產也有5年時間,通過建設可調控溫室大棚,我們想進一步提高食用菌生產的效益。”合作社總經理蔡俊沖告訴記者,目前,合作社主營杏鮑菇、秀珍菇,已建成杏鮑菇環(huán)境智能化可控菇房4幢,秀珍菇高架菇房15幢。
前幾年,蔡俊沖了解到,一種珍稀食用菌新品種秀珍菇在上海等地市場流行起來,銷價甚高,而且供不應求。在捕捉到這一商機后,蔡俊沖開始嘗試秀珍菇種植。經過多年的摸索與實踐后,蔡俊沖已經成功掌握反季節(jié)培育秀珍菇技術,秀珍菇每棒產量從傳統(tǒng)的0.2公斤提高到0.4公斤,每棒產值從1.6元提高到3元。
“食用菌生產要提高效益,肯定要通過工廠化生產和科技創(chuàng)新來帶動。”蔡俊沖說,合作社目前擁有技術人員12人,還與浙江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并得到了浙江大學先進科研成果的技術支撐。
合作社的杏鮑菇環(huán)境智能化可控菇房,采用的是當前國內冷房袋栽杏鮑菇先進生產水平。去年10月份,縉云縣珍稀食用菌專業(yè)合作社又投資200多萬元,開始建設秀珍菇專用聯(lián)動溫室大棚,蔡俊沖說:“這種大棚采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技術,大棚頂部、邊側都可以打開進行通風,以滿足出菇高峰期的需氧量。”
食用菌工廠化的效益究竟有多高?蔡俊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杏鮑菇為例,傳統(tǒng)生產,一年種一季,工廠化生產,一年可以生產6季;傳統(tǒng)的菇棚,一畝最多可以堆放6層菌棒,而工廠化生產可以堆放20層;傳統(tǒng)生產一畝經濟效益只有五六萬元,而工廠化生產的畝產經濟效益可以達到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