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記者在魯山縣食用菌生產大鄉——董周鄉采訪時看到,春菇和地栽木耳已采摘結束,家家忙著曬木耳,村村都有裝運食用菌的車輛。
董周鄉種植食用菌時間長、農戶多。為使食用菌生產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該鄉以生產集約化為目標,采取鄉抓專業村、村抓示范戶、大戶帶小戶的辦法,鞏固食用菌生產老戶,搞專業村、示范村建設,促進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堅持高水平起步、高標準租地、高速度發展、高效益示范的原則,采取統一租地、統一標準、統一材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分戶育菇管理的“四統一分”模式,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6個,占地350畝,其中規模最大的育菇基地占地達150多畝。以銷售多元化為目標推動產業升級,先后在小集、十里、孔莊、何家莊村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場。為使居住分散農戶的食用菌產品能夠集中、及時運送出去,積極培育經紀人隊伍。以發展持久化為目標推動產業升級,在人力、物力安排上給予重點傾斜,加強食用菌多品種生產、研究,加強科技攻關,引導農民在行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發展雙孢蘑菇、雞腿菇、杏鮑菇等更高檔次的菌菇生產。加強科技推廣,利用菌菇生產的空閑時間,組織廣大菌農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無公害栽培、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培訓。
近年來積極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提高食用菌經濟效益。今年,全鄉種植食用菌1.5億袋,產值2.6億元。
董周鄉種植食用菌時間長、農戶多。為使食用菌生產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搖錢樹,該鄉以生產集約化為目標,采取鄉抓專業村、村抓示范戶、大戶帶小戶的辦法,鞏固食用菌生產老戶,搞專業村、示范村建設,促進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堅持高水平起步、高標準租地、高速度發展、高效益示范的原則,采取統一租地、統一標準、統一材料供應、統一技術指導、分戶育菇管理的“四統一分”模式,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16個,占地350畝,其中規模最大的育菇基地占地達150多畝。以銷售多元化為目標推動產業升級,先后在小集、十里、孔莊、何家莊村建立了食用菌交易市場。為使居住分散農戶的食用菌產品能夠集中、及時運送出去,積極培育經紀人隊伍。以發展持久化為目標推動產業升級,在人力、物力安排上給予重點傾斜,加強食用菌多品種生產、研究,加強科技攻關,引導農民在行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發展雙孢蘑菇、雞腿菇、杏鮑菇等更高檔次的菌菇生產。加強科技推廣,利用菌菇生產的空閑時間,組織廣大菌農總結實踐經驗,進行無公害栽培、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培訓。
近年來積極推動食用菌產業升級,提高食用菌經濟效益。今年,全鄉種植食用菌1.5億袋,產值2.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