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來到南充市嘉陵區大觀鄉一村食用菌養殖場采訪時,胡海告訴筆者:“我這里每天大約能產出200多公斤的蘑菇,每公斤拉到南充(川北農產品批發市)和周邊的安平、鹽溪、天星、大通等7個鄉鎮去能賣到5元,經濟效益很不錯,在家也能賺到錢,我再也不出去打工了。
1995年2月,由于家境貧困,胡海只身一人在重慶一家汽修廠打工、由于機械事故將自己的左手中指、食指當場切掉,從那后他就無法外出打工。2009年,他看到家鄉食用菌在當地是個空擋,認為種植食用菌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當年開始了種植食用菌的生涯。俗語說,萬事開頭難。胡海剛起步時也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就向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了3萬元作為種植食用菌的起動資金,在屋前的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小棚來生產蘑菇,上面僅蓋著一層塑料布,天氣冷的時候還可以生產,可到了熱天,由于溫室效應,室內、的溫度比外面高許多,就眼睜睜地看著蘑菇不斷爛掉。還由于給蘑菇消毒不到位,煮菌料時間不夠長煮得不夠透等技術問題,產出了不少病青菌,且產量低,虧了不少錢,村里人都笑他,就連自己的父母都勸他不要再干了,但他還是頂住壓力,并不氣餒,不斷實踐,從中總結經驗。
通過一年的努力,2010年,他已經掌握了利用當地隨處可拾的玉米桿,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溫培育雞菇、蘋菇等高經濟價值蘑菇的技術。目前,胡海的種殖食用菌場已有一定的規模,他還請來村里4名村民幫工,同時也為村里的勞動富余者提供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底產值菌袋15萬,收入13萬余元。在談到今后發展時,胡海充滿信心地對筆者說:“以前的貸款現在已還完了,目前又投資2萬元擴大種植規模,自己要致富,還要帶動全村人致富。
1995年2月,由于家境貧困,胡海只身一人在重慶一家汽修廠打工、由于機械事故將自己的左手中指、食指當場切掉,從那后他就無法外出打工。2009年,他看到家鄉食用菌在當地是個空擋,認為種植食用菌是一條致富的好路子,當年開始了種植食用菌的生涯。俗語說,萬事開頭難。胡海剛起步時也遇到資金不足的問題,他就向當地農村信用社貸款了3萬元作為種植食用菌的起動資金,在屋前的一塊空地上搭起一個小棚來生產蘑菇,上面僅蓋著一層塑料布,天氣冷的時候還可以生產,可到了熱天,由于溫室效應,室內、的溫度比外面高許多,就眼睜睜地看著蘑菇不斷爛掉。還由于給蘑菇消毒不到位,煮菌料時間不夠長煮得不夠透等技術問題,產出了不少病青菌,且產量低,虧了不少錢,村里人都笑他,就連自己的父母都勸他不要再干了,但他還是頂住壓力,并不氣餒,不斷實踐,從中總結經驗。
通過一年的努力,2010年,他已經掌握了利用當地隨處可拾的玉米桿,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溫培育雞菇、蘋菇等高經濟價值蘑菇的技術。目前,胡海的種殖食用菌場已有一定的規模,他還請來村里4名村民幫工,同時也為村里的勞動富余者提供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底產值菌袋15萬,收入13萬余元。在談到今后發展時,胡海充滿信心地對筆者說:“以前的貸款現在已還完了,目前又投資2萬元擴大種植規模,自己要致富,還要帶動全村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