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承德市以實現規模擴張和做大做強產業為主導,以推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科學規劃、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一系列措施,使食用菌產業實現大跨越。目前,全市食用菌生產規模達到4.37億盤(袋),產量42.8萬噸,產值37.1億元,規模、產量、產值均列全省第一。
大力強化基地建設。上世紀90年代,該市開始發展食用菌生產,采取“抓重點鄉鎮、抓專業村、抓示范戶”的方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以及全面搞好技術、物資服務等形式,確保食用菌生產搞一戶、成一戶。到目前,全市有5個食用菌生產重點縣,共有專業鄉40個、專業村260個,基地覆蓋70個鄉鎮、660個村,種菇農戶達到11.6萬余戶。平泉縣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集散地,先后被命名為“中國食用菌生產基地”、“全國首批園藝產品出口示范縣”、“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和“中國食用菌之鄉”等稱號。
強化龍頭企業建設,發揮其示范帶動功能。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該市始終把著力點放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上,以優惠的政策廣泛吸納外資,通過合作、嫁接等方式做強大企業,搞活中小企業。到目前,全市從事食用菌產銷的龍頭企業近50家,其中省級食用菌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擁有固定資產2.5億元,年加工能力10萬多噸,年出口2.5萬噸,創匯2000萬美元。承德綠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現有總資產5500多萬元,企業年加工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帶動基地農戶5000多戶。
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圍繞市場抓生產,圍繞生產抓科研,近年來,該市先后組建了食用菌科研所、食用菌高新技術中心,在食用菌的新品種引進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攻關,不斷優化食用菌的品種結構,提高產業的科技水平。食用菌生產品種達到了8個系列30多個,先后研發推廣了液體菌種生產、香菇平地發菌高山出菇等多項新技術。該市先后制訂了《滑子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先后開發出了保鮮、鹽漬、烘干、罐頭、速凍、即食軟包裝、超微粉碎、菌膏等8大系列50多種產品。今年以來,綠源、潤隆兩家公司與北京六必居合作,開發出了新型蘑菇醬菜系列產品,打入了北京市場。
強化市場建設,擴寬流通渠道。2000年,平泉縣建立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2004年該市場被農業部確定為食用菌產品定點批發市場。11個食用菌生產專業鄉鎮建立了農貿市場,建立食用菌集散地100多個,拉動了千家萬戶的食用菌銷售。2001年以來,該市已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暨學術交流大會。食用菌產品遠銷到日本、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力強化基地建設。上世紀90年代,該市開始發展食用菌生產,采取“抓重點鄉鎮、抓專業村、抓示范戶”的方法,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以及全面搞好技術、物資服務等形式,確保食用菌生產搞一戶、成一戶。到目前,全市有5個食用菌生產重點縣,共有專業鄉40個、專業村260個,基地覆蓋70個鄉鎮、660個村,種菇農戶達到11.6萬余戶。平泉縣已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集散地,先后被命名為“中國食用菌生產基地”、“全國首批園藝產品出口示范縣”、“全國食用菌行業先進縣”和“中國食用菌之鄉”等稱號。
強化龍頭企業建設,發揮其示范帶動功能。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該市始終把著力點放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上,以優惠的政策廣泛吸納外資,通過合作、嫁接等方式做強大企業,搞活中小企業。到目前,全市從事食用菌產銷的龍頭企業近50家,其中省級食用菌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擁有固定資產2.5億元,年加工能力10萬多噸,年出口2.5萬噸,創匯2000萬美元。承德綠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現有總資產5500多萬元,企業年加工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帶動基地農戶5000多戶。
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促進產業健康發展。圍繞市場抓生產,圍繞生產抓科研,近年來,該市先后組建了食用菌科研所、食用菌高新技術中心,在食用菌的新品種引進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攻關,不斷優化食用菌的品種結構,提高產業的科技水平。食用菌生產品種達到了8個系列30多個,先后研發推廣了液體菌種生產、香菇平地發菌高山出菇等多項新技術。該市先后制訂了《滑子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菇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先后開發出了保鮮、鹽漬、烘干、罐頭、速凍、即食軟包裝、超微粉碎、菌膏等8大系列50多種產品。今年以來,綠源、潤隆兩家公司與北京六必居合作,開發出了新型蘑菇醬菜系列產品,打入了北京市場。
強化市場建設,擴寬流通渠道。2000年,平泉縣建立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場,2004年該市場被農業部確定為食用菌產品定點批發市場。11個食用菌生產專業鄉鎮建立了農貿市場,建立食用菌集散地100多個,拉動了千家萬戶的食用菌銷售。2001年以來,該市已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北方食用菌交易暨學術交流大會。食用菌產品遠銷到日本、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