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到20日,武川縣委副書記、政府代縣長靳春亮率領縣考察團,赴通遼市庫倫旗和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考察學習食用菌產業發展先進技術和經驗。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杜茂、于賢來,政府副調研員、農牧業局局長徐銀茍,武川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邸國雄一同參加考察活動。
18日,考察團在通遼市庫倫旗考察。在庫倫旗委副書記、旗長門德白乙拉,旗委常委、統戰部長、旗政府副旗長包思沁夫等的陪同下,靳春亮一行先后到白廟子食用菌種植項目區、西山食用菌栽培基地和養畜牧食用菌項目區參觀考察。
在庫倫,越來越多的食用菌大棚走入農戶的庭院,漸成規模的食用菌產業開始成為“庭院”里長出的新希望。食用菌生產的原料全是鋸末、稻草、牛糞等農牧林業副產品,因其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其他產業爭資源、投入少、見效快、效益高等優勢贏得了廣大群眾青睞。
食用菌產業是庫倫旗經過多年的聚合發展起來的特色設施農業,目前,庫倫旗食用菌種植占地規模已經達到4.2萬畝左右,食用菌年產量達到2000萬斤以上,種植的菌種有滑子菇、香菇、雙孢菇、木耳等12個菌種,實現了反季、順季交替生產。
在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扶持的同時,積極推廣反季、順季交替生產技術,打造綠色品牌,提升農戶生產效益。在產業發展上,庫倫旗食用菌產業突出了“兩帶一區”建設:在南部山區建設滑子菇產業帶;在中部建設香菇產業帶;在中心鎮周邊,建設裸地黑木耳生產示范區。
栽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庫倫旗食用菌產業的不斷壯大也吸引了國內食用菌產業龍頭企業的目光。河北省國賓食品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庫倫興源食品有限公司已正式投產。依托庫倫不斷壯大的食用菌產業,正在進行蘑菇醬、五菇山珍、五菇養元湯等食用菌產品的深加工,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
19日,考察團在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考察。在朝陽縣政府縣長曹以民,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趙曉宏等陪同下,靳春亮一行先后前往南雙廟鄉萬畝設施農業示范園、大廟鎮全禾菌業高新技術園區、大廟鎮土城子村黑木耳農民栽培戶參觀考察。
近年來,朝陽市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老工業基地改造和經濟振興的重點,新建100萬畝溫室大棚。2011年初,朝陽縣政府在多次考察了解全國黑木耳產業形勢,了解全禾菌業科研成果推廣狀況后,決定以朝陽縣為中心,依靠朝陽特有的資源、氣候以及省政府援助新建的“百萬畝溫室大棚”條件,建成萬畝(1億袋)有機黑木耳栽培加工基地,采用遼寧全禾菌業有限公司技術模式,實施“萬棚萬戶百億元有機黑木耳產業工程”。
黑木耳是天然保健食品,傳統出口商品。黑木耳人工栽培源于中國,中國產量占世界98%,而全國80%的生產技術與菌種出自遼寧全禾菌業有限公司。其“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術”曾列為科技部《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已在全國推廣50多萬畝,年產20多萬噸,產值200多億元。
朝陽縣以全禾菌業“食用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孵化器和生產樣板,集科研、菌種生產、菌包生產樣板、機械設備生產、產品交易、高檔產品加工、基地培育等為一體,提供設備、菌種、技術和產前、產中、產后系列服務。
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實現扶貧帶動效益,朝陽縣在全禾產業園區外選擇了100個村,建設了100個標準化黑木耳菌包廠,每個標準化菌包廠年產菌包1000萬包,每個菌包廠供應500個農戶,每個農戶一個大棚,棚內種菇催耳芽,棚外裸地栽木耳,每年栽培2萬包,產出1000公斤木耳。這樣,每個農戶每年可實現產值7萬元,實現純收入3萬元。
生產中,采取統一生產標準、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指導,農戶分散種植,企業集中收購的“四統一分一集中”的管理體制。生產基地選定原料充分、環境清凈的鄉鎮,將種植區域全封閉管理,全程不用農藥、化肥、激素、除草劑,產品達到了有機標準。產品全部集中收購,加工成數十種食品、保健品,統一品牌,統一認證,銷往全國和世界各地。
據測算,朝陽縣 “萬棚萬戶有機黑木耳產業工程”項目的達產,可帶動5萬農戶增收,安排就業人員10萬人,合計每年實現企業經濟效益105億元,利稅31億元。
考察中,靳春亮指出,庫倫旗和朝陽縣立足當地實際,依托科技和市場,各自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和扶貧開發相結合的路子,經驗技術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參加考察的人員要結合部門實際,認真學習、積極思考、科學總結,將考察成果切實運用到我縣的產業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中,實現縣域經濟科學快速發展。
一同參加考察活動的還有縣政府辦、扶貧辦、接待辦負責人和可鎮、哈樂鎮、上禿亥鄉領導以及后山紅食用菌合作社負責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