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高唐縣清平鎮農民辛長林反映:他從山東高唐綠金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訂購了菌種和培養料,種在3200平方米的棚里,合同約定能出96000斤蘑菇,而實際才長出3000斤。其合伙人田清華說,共有20多戶農民損失約60多萬。
3月28日,辛長林回憶:2010年10月,他和合伙人田清華在山東高唐綠金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下稱“綠金苑合作社”)訂購了2萬斤雞腿菇菌種和10萬多元的雞糞、棉花籽等培養料,種在3200平方米的培養棚里,到2011年5月份才出了3000斤蘑菇,根據合同約定應該是每平方米出30斤,能出96000斤蘑菇。辛長林等5戶村民于近日向高唐法院提出訴訟,起訴銷售商綠金苑合作社。
辛長林的合伙人田清華說:她和辛長林共投入13萬元,和他們情況類似的據說還有20多戶農民,總種植面積14000多平方米,損失得60多萬元。
3月 29日,綠金苑合作社業務負責人高先生回應,他們只是代理銷售,這些菌種不是他們生產的,是其他廠生產的。針對是否對生產廠家追償的疑問,高先生說,還不好確定。
辛長林的代理律師、山東永圣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王樂邦拿出一份合同,記者看到,合同條款中約定:“面積共1000平方米,投料約15000公斤,收獲產品約15噸”,“混合收購價最低2元/斤”。王樂邦說:根據合同約定,應該是每平方米出30斤蘑菇,按收購價最低2元/斤來算,辛長林少收獲了93000斤雞腿菇,相當于少收入了186000元人民幣。“根據《合同法》,綠金苑合作社應該賠償辛長林這些損失;其他農戶也一樣。”
高唐法院一工作人員說,案件已立案,正在審理中。
3月28日,辛長林回憶:2010年10月,他和合伙人田清華在山東高唐綠金苑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下稱“綠金苑合作社”)訂購了2萬斤雞腿菇菌種和10萬多元的雞糞、棉花籽等培養料,種在3200平方米的培養棚里,到2011年5月份才出了3000斤蘑菇,根據合同約定應該是每平方米出30斤,能出96000斤蘑菇。辛長林等5戶村民于近日向高唐法院提出訴訟,起訴銷售商綠金苑合作社。
辛長林的合伙人田清華說:她和辛長林共投入13萬元,和他們情況類似的據說還有20多戶農民,總種植面積14000多平方米,損失得60多萬元。
3月 29日,綠金苑合作社業務負責人高先生回應,他們只是代理銷售,這些菌種不是他們生產的,是其他廠生產的。針對是否對生產廠家追償的疑問,高先生說,還不好確定。
辛長林的代理律師、山東永圣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王樂邦拿出一份合同,記者看到,合同條款中約定:“面積共1000平方米,投料約15000公斤,收獲產品約15噸”,“混合收購價最低2元/斤”。王樂邦說:根據合同約定,應該是每平方米出30斤蘑菇,按收購價最低2元/斤來算,辛長林少收獲了93000斤雞腿菇,相當于少收入了186000元人民幣。“根據《合同法》,綠金苑合作社應該賠償辛長林這些損失;其他農戶也一樣。”
高唐法院一工作人員說,案件已立案,正在審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