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昧的給菇場主做個定義:菇場主指菇農管理較大型的菇場,有現代管理經驗及豐富的種菇知識的業主。食用菌行業呼喚越來越多的菇場主誕生。
我國食用菌的發展是有無數菇農小群體托起的,相當多的產菇群,產業化、規模化程度不夠,菇農技術含量低,品種單一,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效益難以大幅度提高。這是我國食用菌發展初期階段的必然現象,這種現象致使小型分散的菇農難以應付,政府與生產經營著之間、生產經營著與市場之間、產 與銷之間的溝通環節比較松散,因而出現了產銷的盲目性,但我認為這是暫時的,但食用菌產業必然走上生產商品化,經營市場化之路。未來的食用菌產業必將會走上工業化。所以菇農以后一定要學會怎么去當一個菇場主。食用菌產業一定要培養一大批的菇場主出來。如今的食用菌現狀不利于食用菌產業的專業化分工。這個行業應該有的專門去研究菌藥的使用,有的專門研究菌種,有的專門學習機械的操作,有的應該專門研究市場的運作,而目前的情況是,一個菇農什么都懂一點,但什么都搞不清楚,菇農真正的務菌能力是在下降,沒有提高。越來越不適應這個產業新發展的需要。
培養菇場主,菇農要學技術、學管理。需要高層次的培訓,這確實是很關鍵的問題。因為現在我國食用菌行業沒有多少人意識到菇農需要培訓,如今我國很多地市政府職能部門做了一些假象,什么送書下鄉,什么送科技下鄉……..。好像都在干一些表面文章,說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并不過分。實際上沒有多少菇農能得到真正的實惠。菇農作為農民的一份子,長期以來受到的重視十分有限,菇農實在太苦了。盡管有的菇農做的非常好,非常堅強,帶領一方百姓致富,值得欽佩。但我國的菇農現在仍然非常落后,這種落后不怪菇農自身,而是社會沒有給他足夠的關注,如果都像政府伺候房地產老爺那樣,菇農會怎樣?
不靠天不靠地,菇農還需靠自己,想做菇場主一定要多走出去,多看一看,如果菇農還是有點經濟基礎的,我到建議菇農中有思想的,有一點知識基礎的,有眼界的多到食用菌發達的省市看看。比如福建古田與漳州的食用菌主產地等,多掌握點先進技術,更重要的是學一學他們的管理理念,做一個稱職的菇場主就不難了。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