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首發】食用菌已進入一個時勢造英雄的時代,泥沙俱下,大浪淘沙成為必然。 龐大的菇農群造就了菌界很多的精英,但也無情地淘汰了一些過時的精英。
上世紀食用菌發展初始階段,一些拋掉鋤頭轉行入種菇的農民被戲稱為“不務正業”的先驅者,膽大靈活,成就了致富之夢,成了食用菌行業難能可貴的佼佼者。
但也許是應了中國那句老話:鐵打的算盤流水的兵,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現在,我們又看到,一些早年輝煌過的菇農又慢慢地沒落了,逐漸淡出了菌界人士的視野。
是何緣由?首先是食用菌行業競爭的日益殘酷。在食用菌產業大發展的當今,菇農必須要跟得上其產業的發展要求,否則就面臨被淘汰。 其次是來自菌界同行的無情擠壓。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不同情弱者。在食用菌市場容量相對有限的條件下,一時一地市場份額的爭奪是最激烈的,并隨著更多菌界同行的介入或轉入,呈現冰與火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能擠入市場的前列,并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就意味著被競爭對手所超越,菇農其生存與發展將越來越艱難。
那么,在如今嚴峻的形勢下,菇農如何才能讓自己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從而超越于競爭對手,繼續在食用菌這個大舞臺展現活力呢?
好的應對措施是與時俱進,做一個有思想的菇農。 如今的食用菌行業變化多端,可謂一日千里,新品種、新技術、新思想、新觀念、新模式真的是層出不窮,令我們眼花繚亂,不僅傳統生產模式沖擊劇烈,而且現代化食用菌之路也洶涌澎湃,銷售渠道比如網絡銷售更是如雨后春筍。作為菇農,必須要敢于接受這些新變化、新挑戰,不敢破,難有立,“變則通,通則久”,“變,才是唯一的不變”。筆者曾經的一位菇農學生,除了保持基本的食用菌生產外,還成立了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并開始了食用菌加工業務,如今事業有所起色。菇農只有敢于接受新品種、新技術、新思維等新事物,并快速迎合和融入,才能挺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大潮頭,著眼于未來,才能站得高,看的遠,走得快。
還有菇農還要精于思考。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食用菌同質化競爭下的菇農,必須要勤于、精于思考。從菌之路如同下象棋,必須走一步,看三步,甚至更多。方為高手。一個不思考自己未來的菇農,恰恰是沒有未來的。在我接觸的眾多菇農中,經常遇到一些渾渾噩噩的菇農,他們小富即安,安于現狀,缺乏對食用菌產業外部競爭的危機認識,處于不進則退的漩渦中。當然,筆者接觸到的菇農中,也有一些應時而變,不斷地捕捉食用菌市場先機的。他們開始強化對食用菌規范化、標準化、組織化的打造提升,對食用菌市場進行調研策劃和精耕細作;他們游刃于食用菌上下游環節,成為左右逢源的靈通菇農,是很有思想的菇農。參考文獻略【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