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省科協、教委組織的科技下鄉活動, 由單純的教農民怎么種菇到向食用菌產加銷全面拓展,深入探索和總結適合不同食用菌產區的科技入戶有效模式,著力構建食用菌科技入戶的長效機制。感觸很多。
在食用菌行業,每年都有很多項科技成果問世,但轉化率低的可憐,有很大一部分成果長期得不到應用,沒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食用菌發展的科技支撐明顯不強。這就需要下大力氣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食用菌產業,依靠現代新型菇農發展食用菌產業,讓適用技術真正進入菇戶。
食用菌科技入戶工程的實施正是針對食用菌科技推廣不到位、科技成果轉化不暢、菇農科學種菇水平不高而提出來的。它應以科技示范戶能力建設為核心,以推介發布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和實施主體培訓為主要內容,著力推進食用菌科技進入菇戶,解決食用菌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和食用菌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道坎”的問題,提升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
食用菌科技入戶的方式應是面向食用菌科研、教學、推廣單位,選聘專家和食用菌技術指導員,針對菇農的個性化技術需求,制訂工作方案,分區域制訂技術方案,分戶制訂生產方案,著力構建和完善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位、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食用菌科技推廣新機制。要充分顯示科技在促進食用菌增產、菇農增收中起到重要作用。
很多菇農說,過去是種菇不用學,別人咋做咱咋做,現在是看科技示范戶。科技示范戶不僅成為生產生活于菇農中間的技術能人,而且在菇農中的威信不斷提高。
食用菌科技入戶符合我國食用菌生產的體制實際,滿足了菇農的需要,順應了食用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展望未來,食用菌科技入戶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加快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與挑戰,肩負著強化現代食用菌發展科技支撐的艱巨使命,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目標將在不遠的將來實現。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