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這個話題我思考了很久,幾十年的的食用菌科研、生產、教學的工作生涯。已開始涉足于食用菌科技的宏觀管理和產業整體發展問題的研究。同很多菌政官員及食用菌界專家學者的大量接觸使我有更多的機會,從更廣闊的視野上研究食用菌產業宏觀發展戰略問題
回顧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歷程,筆者認為食用菌產業現代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用來表示食用菌產業發展已經達到當時的國內外先進水平。我們要首先清醒地認識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的作用與意義。即從傳統食用菌產業轉變為現代食用菌產業。只有食用菌產業現代化,才能大幅度提高食用菌生產率、資源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食用菌產品的商品率。中國要始終保持食用菌生產王國的地位。還要從中國的國情出發,走食用菌產業現代化道路。其核心內容就是用現代工業裝備食用菌產業,將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相結合,建立現代化的食用菌產業體系。
對實現我國現代食用菌產業建設的途徑,我的建議是以提高食用菌生產力為主線,加快食用菌現代化建設步伐;以菇農為主體,建設發達的現代食用菌基礎產業;以食用菌企業、食用菌合作社、食用菌協會為強大支柱,以城鎮為城鄉經濟聯系的重要橋梁,走食用菌工業化、規模化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路子;以保護食用菌產業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加強菇業與生態建設,建立現代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體系;以改進政府宏觀管理為依托,為食用菌產業現代化建設和食用菌產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結合中國實際,走現代集約持續食用菌產業之路,即在實現市場經濟和食用菌產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調整結構,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增加投入,提高食用菌產業綜合生產力;依靠科技,增加資源產出率;提高菇農素質;防止污染,保護菇業生態環境;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成一個資源節約型、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現代食用菌產業。
現代食用菌產業是繼原始食用菌產業、傳統食用菌產業之后的一個菇業發展新階段。現代食用菌產業是以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為基礎,重視加強食用菌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吸取傳統菇業之精華,根據國內外市場需要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建立起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運用現代工業裝備、推行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菇業綜合體系,是把食用菌產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緊密結合一體化的綜合性產業。
隨著食用菌產業的深入,傳統菇業科研體制的某些薄弱環節就越暴露和顯現,原有體制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科技與經濟某種程度上的脫節、經費短缺、觀念陳舊、科研工作低水平重復等,似乎是食用菌科技工作原有的病癥。食用菌科技體制改革已顯得十分必要,除了在體制和機構設置上要加以調整改革,打破部門分割、條塊分離的弊端外,同樣在學科、專業建設上要加強調整改革,更新傳統學科,加強新興學科和發展綜合學科。與此同時,應該本著“現代食用菌產業”的框架,實行有利集中力量,分類指導,分層次建設的原則,提倡多種形式的聯合,分工協作,抓住關鍵問題開展各種類型的專題和綜合性的研究。國家級的食用菌科研機構,應以基礎性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為主,在全局性、戰略性、關鍵性、基礎性和方向性的研究方面發揮作用,側重解決全國食用菌產業生產中具有重大經濟效益的科學技術問題,也要重視科技開發工作,并努力做好面向全國食用菌行業服務性工作;省級食用菌科研機構,應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適當安排應用基礎研究,必須加強科技成果的轉化和開發工作,并相應承擔有關的國家研究任務;地區(市)級食用菌科研機構,要按菇業經濟區劃和菇業生態條件合理布局,主要搞開發研究和成果轉化,也可安排一些地區性研究工作;涉菌專業的高等農業院校要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要與培養適應新時代菇業科技人才的需要相結合。這種分工的實現,要靠科技政策的指導、靠行政支持的幫助、靠經濟杠桿的調節。
路漫漫兮而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現代集約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之路到底該怎么走,有待行業學者的進一步探索。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