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這幾天持續的低溫天氣使菇農遭遇到很多問題,死菇、畸形菇等很多,連元旦筆者都難以休息。應對不同的氣溫變化,采取相應的科學管理,其實很多問題都可避免發生的。可多數菇農技術缺乏,尤其是很少能夠上網查閱一下食用菌相關方面的知識,
如何解決“菇農增收難”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而菇農發展內部動力的形成則有賴于菇農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目前,制約菇農素質提高的因素主要是技術落后和信息資源占有不對稱。這是是菇農的薄弱環節。可以說,菇農對信息資源占有的匱乏形成了或者說正在逐漸形成解決“菇農增收難”問題的瓶頸。要解決這個問題,具有戰略意義的任務就是通過推廣互聯網來提高菇農的知識水平。
那么,菇農上互聯網是依靠市場的自然演進還是依靠政府的積極構建?筆者認為應是后者。完全依靠市場經濟力量尚嫌不足,還需要政府的積極幫助和支持。這幾年推行的電腦下鄉工程,雷聲大,雨點小,多數菇農尚未得到實惠。菇農的傳統觀念與經濟實力決定了市場經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網絡化。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一部分菇農承擔不起開通網絡和上網所需費用,而菇農主要是以分散的自然村形態存在,有的整個自然村無法開通網線。相當一部分菇農不認為自己需要網絡。基于這樣的現實,推廣菇農上網絡建設不能完全依賴市場調節。
政府有關部門應像過去重視電話、廣播、電視在農村的普及一樣重視寬帶網在農村的普及。將互聯網建設視為公共事業的組成部分,并通過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來實現這一具有戰略性的任務。這樣會讓很多菇農受益。
還有廣播電臺、電視臺是否能多增設一些農業科普類知識,食用菌專家學者能上去講一講菇農實用的食用菌技術,這樣也會減少信息匱乏的現象。(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