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食用菌產業在我國的某些省份已成為地域性發展經濟的主導產業,近幾年來我國食用菌產值持續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食用菌生產、加工、貿易,不少人因此走上“小康之路”。各省市所建了很多食用菌交易市場,大大促進了食用菌的流通和發展。但不合理的發展也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
一、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食用菌種類繁多,在吉林省最出名的是黑木耳。黑木耳如同盛開的黑牡丹,令人賞心悅目,食用起來,特別脆嫩,感覺不凡,又由于其獨特的食用藥用價值。因此銷售量很大,這也使黑木耳種植專業戶有著較為穩定的經濟收入。
筆者多次到吉林省黑木耳主產區考察,在欣慰黑木耳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很憂郁這個產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青山峻嶺本應該讓人心曠神怡,但隨處亂扔的黑木耳廢袋讓我倒了胃口,黑木耳在吉林省發展一般都選擇在河流兩旁出耳,被稱為“河沿經濟”。出完木耳的袋及污染袋很多都堆在河邊周圍,不僅污染了水源,而且使黑木耳的再生產帶來了難度,我省某地雖然黑木耳生產量很大,但耳農的比較效益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產量低,污染高。耳農只靠廣種薄收取勝。該地環境的污染自然是罪魁禍首。
無獨有偶筆者最近接待了長春郊區的某一平菇種植區的很多菇農,他們紛紛反映,現在平菇越來越不好種了,平菇產量這幾年越來越低,病蟲害越來越多,尤其是氣溫高季節,平菇蟲害讓他們苦不堪言。鏈孢霉的污染讓幾十棟菇棚遭殃。筆者親臨現場,家家蘑菇棚前后堆滿了平菇袋和污染袋,不出現上述情況才怪。由于該地靠近城區,城市管理部門鑒于這種臟亂差的情況也很頭疼,據說他們正在考慮將這些種菇戶全部遷走。
風波雖只有一時,但人們心中留下的陰影是巨大的,引起人們反思的問題也是很多的。其實食用菌產業造成的污染又何止環境污染呢?
二、給森林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省食用菌的黑木耳、香菇是以木屑為原料進行生產的,木屑栽培取代了80年代的段木栽培。本以為森林的銳減可以抑制,但似乎沒起多大作用。據統計,我省某一個縣市僅黑木耳一項消耗闊葉林每年就需幾十萬立方米。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吉林省雖然是個林業大省,森林覆蓋率在全國名列前某,但哪經得起如此大量消耗呢?再加上燃料、家具等方面用林,更促進了林木使用量的增加。幾年過去,如今站在原有林區放眼望去,山上一塊黃,一塊綠,難看至極。原來一摟粗的樹木現在極少見了。
隨著當地林業資源越來越少,少數種菇人將眼光轉到了別的地區。反正吉林省這么大,夠禍害幾年的。食用菌生產一旦失去控制,就會異化成一個吞噬森林的惡魔,從而可引發的水土流失、山體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這是禍及子孫后代的缺德事。
如何實施可食用菌可持續發展戰略,使這個產業真正走上健康、有序的軌道?
我們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已經造成了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威脅生態平衡,危害人類生存和健康,也制約了食用菌行業的持續發展。我們不能再走殺雞取卵式的發展道路,以貧窮作擋箭牌,對破壞資源和環境的行為,采取放任的態度,而應該既重視經濟發展,又重視環境保護。“島中風景明如畫,池上鷗飛甚款徐”的美景能否再現?
這是我們行業人員必須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