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論壇首發】一個菇農創業初始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嘲笑,創業過程中也會受到別人的嘲笑,在創業中遇到挫折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嘲笑。相信每個菇農對此都有深切體會。
還是在十多年前,在我的課堂上來了位初中剛畢業僅有17歲的偏遠山區的農村小青年,為了改變自己家庭的貧困,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子,選擇了食用菌栽培這條路,得知省菌協舉辦食用菌培訓班,就同自己的父母商量想參加學習,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嘲笑自己的孩子異想天開,還是老老實實在家種地得了,自己的同學朋友也不支持他,說假班坑人的太多了。這位青年沒有死心就從縣城的老姨那借了幾百元錢,瞞著父母只身到了省城,沒曾想由于涉世太淺,幾百元錢還被壞人騙走了。到我的培訓課堂痛哭流涕,我請示了領導,將他留了下來。這位青年很刻苦,領悟也很快。學完后回到了家鄉打算種植榆黃蘑,差點遭到了父母的痛打,說他是敗家子。左鄰右舍也百般的對他嘲笑。這位青年同他父母商量能不能先讓他種植10平方米,老師免費供點菌種,自己家黃豆秸有,投不了幾個錢,看結果您們再說。父母在兒子的堅持下也只好默許。這位青年頂著壓力,精心管理。10平方米地載榆黃蘑竟出到了400斤以上,用自行車托到20公里的縣城每斤3元一銷而空(吉林省東部山區人們對榆黃蘑獨有情衷)。父母露出了笑臉,那些嘲笑他的左鄰右舍也對他充滿了敬佩之情。多年過去了,這位青年已成了當地有名的種菇能手,還帶動了很多人種菇致富。可見別人的嘲笑雖然給他造成了壓力,但也間接地促使了他的成功。
我還遇到了一位菇農,頭幾年由于技術等原因始終在賠錢中度日,第一次種菇出的是鬼傘,當地人嘲笑他怎么長出了狗尿苔。由于滅菌不徹底綠霉污染嚴重,別人又嘲笑他是培養綠毛專業戶,鏈孢霉污染又被人嘲笑為紅毛專業戶。這位菇農受到種種嘲笑后,決心掌握好食用菌栽培技術,多次走訪拜師,現在終于成了當地的種菇名手,還在當地成立了菇農協會。
菇農在從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別人的嘲笑,受到了嘲笑不要窘態畢露,無地自容。有些嘲笑往往存在著真實的成分,事實越正確,刺激越厲害,如果立馬反戈,難免見你狹隘。不妨把它當作是別人幫你認識缺點,改正自己的善舉。
頭腦清醒的菇農絕不以完人自居,他自知有許多缺點,需待改進。而別人的嘲笑正好把這些不自知的缺點暴露出來。菇農們的臉皮也不可太薄,一受到嘲笑,擊中你的缺點,便神經過敏,而不能強自鎮定,這就是缺點。但如果臉皮太厚,漠然無動于衷,而不接收別人的批評,改進自己的缺點,這也是不對的。
菇農們把嘲笑當作別人送你的禮物,把它當成進步的力量。被嘲笑擊倒的菇農只能增加嘲笑你的理由!(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