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和食用菌的產業化經營,有利于促進食用菌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穩步提高食用菌產量和增加菇農收入,是轉變食用菌發展方式的有力抓手,也是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食用菌行業的社會組織化就和一個人的經脈一樣,其完善程度的對于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一種體制可以在瞬間突破,但其社會組織化的建立卻遠非在短期內能夠完成的。近年來食用菌市場變化波瀾起伏,其周期愈來愈密集,波動幅度也越來越大,某種程度上講和行業發展的社會化組織程度差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果用生態環境的眼光看,食用菌行業社會組織化程度越高,行業的穩定性就越好。反之,行業的波動就大。我們知道,自然界中如果沒有植被固土,就必然容易形成沙塵暴。市場經濟以來,鑒于食用菌行業的市場特性,以及菜籃子工程的迫切性,食用菌行業得到迅猛發展。這種發展在其初期,由于市場缺口很大,行業危機的跡象不是太明朗。在行業的一片利好聲中,大家也便忽視了社會組織化建設的作用。然而,不明朗并不等于不存在。當供方市場開始悄然轉向賣方市場后,由于食用菌社會組織化的建設水平不高,就造成信息不暢通,服務不完善,結果導致食用菌行業波動如同沙塵暴一樣開始陣陣襲來。這些都昭示著我們應當加強食用菌行業的社會組織化建設,提高社會化服務的水平。
食用菌行業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我們的成本。例如食用菌病蟲害和市場是食用菌行業目前面臨的兩大主要風險。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可以使食用菌業戶通過社會組織網絡迅速獲得食用菌產品價格走勢、價格動態、分析預測、供求信息、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種殖預警、種殖技術、病蟲害防控、政策解讀、辦法標準等信息,提高食用菌業戶抵御市場和病蟲害風險的能力。食用菌業病害防控是栽培成敗的關鍵。實踐表明,病害防治措施跟不上,發展越多,損失越大。因此,科學發展現代食用菌產業,必須把病蟲害防治放在首位,而病蟲害防治是通過社會組織化服務得以體現的。在市場方面,由于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產業鏈銜接不緊密,廣大種殖戶因為市場信息不靈,缺乏對市場變化的分析預測能力,生產往往憑感覺、跟風跑。快進快出和大進大出,造成了市場忽冷忽熱和忽上忽下。畢竟病蟲害防治流行所造成的大面積撲殺和政府對市場行情暴漲和暴跌所進行的價格干預,都是要付出巨大的物力和財力的。食用菌行業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這個現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食用菌生產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就不能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資源優勢就難以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在小菇戶經營的基本格局短期內不能改變情況下,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幫助種殖戶實現"小群體、大規模發展"的種殖生產模式。通過技術、信息、資源、市場共享,并通過注冊商標、獲得綠色產品認證等方式,樹立品牌,擴大產品影響,有效地實現了千家萬戶分散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對接,能起到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上,單個種殖戶對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采用風險很大,往往傾向于保持傳統的種殖方式的理性。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能夠通過社會化服務,增強種殖戶對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認知,可顯著提高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的普及率。同時,由于社會化服務的指導,以及組織網絡的監督和檢查,菌種和菌藥使用也得以規范,從而使食品質量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證。
我國的食用菌行業目前明顯存在著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生產組織方式不適應現代食用菌產業發展需要的問題,食用菌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小、食用菌產品深加工水平有待提升,各類食用菌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的食用菌協會形同虛設、組織化程度相當低、食用菌社會化服務體系很不健全,亟須在發展中求提升,在提升中求發展。
提高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包含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推進食用菌家庭分散經營向采用先進食用菌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投入,努力提高食用菌集約化水平;二是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菇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為此,要采取培育食用菌產業龍頭、延伸產業鏈、培訓新型菇農等手段,在食用菌生產經營機制上實行新突破,通過食用菌龍頭企業帶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聯動和菇農的積極參與,把產業鏈緊密聯結起來,把菇農真正組織起來,實現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條龍,分工合作,風險共擔。
提高食用菌社會化服務的水平。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國家服務,是指各級政府設立的服務性機構向食用菌行業生產者提供的公益性服務。二是社會服務,是指各自獨立的經濟實體之間,包括食用菌合作社之間,食用菌合作社與非社員戶之間,其他各類經濟組織之間相互服務。三是合作服務,指菇民組織起來的在合作社內部,以分工協作為目的的自我服務。行業現狀要想得到根本性改變,社會組織化程度必須提高,服務網絡必須健全和完善并真正發揮作用。只有這樣,食用菌行業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當前,我國食用菌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提高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迫在眉睫,各方面的條件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有利于進一步加快食用菌產業化經營、提升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我們要乘勢而上,切實提高食用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轉變食用菌發展方式。
1、要發展壯大食用菌龍頭企業。充分利用國家惠菌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和農業開發產業投資基金,支持食用菌龍頭企業發展。強力推進食用菌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建設,拉長產業鏈條,增強食用菌加工產業集聚功能,努力提升附加值,著力打造食用菌行業品牌。支持食用菌龍頭企業提高輻射帶動能力,扶持建設標準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建立食用菌產業化示范區。鼓勵大型食用菌產業化龍頭企業利用品牌優勢,建設全產業鏈企業集團,實行標準化原料生產、規模化精深加工、現代化冷鏈物流一體化經營。積極引導支持食用菌龍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研發能力,鼓勵跨區域經營和相互間的聯合與合作,促進食用菌龍頭企業規范化、集群化發展。
2、要深入推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設行動。認真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支持食用菌(菇農)協會、食用菌龍頭企業、食用菌科技人員和種菇能手創辦或領辦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深入推進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建設行動,積極培育發展食用菌專業協會,創新機制,規范管理,對服務能力強、民主管理好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給予補助。在生產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向加工、流通等多領域發展。同時鼓勵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創辦龍頭企業,或引進大的食用菌龍頭企業,將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生產技術等要素導入食用菌產業,提高整個產業的整體素質。
3、要發展多種形式的食用菌適度規模經營。在實踐中不斷修正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所暴露出的經營規模小、抵御風險能力低等問題。支持發展食用菌專業大戶、家庭菇場、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促進食用菌集約化經營,不斷提高食用菌生產的規模效益。
4、要積極發展食用菌產品物流。國內成熟經驗表明,發展食用菌產品物流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社會組織化程度,促進食用菌現代化。要積極培育和完善食用菌產品物流主體,加強食用菌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重點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升級改造,落實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用地等扶持政策,搭建食用菌產品物流信息平臺,發展食用菌產品大市場大流通。在食用菌主產區和優勢特色食用菌產品產區,重點建設一批設施先進、特色突出、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食用菌產品批發市場,實現貨暢其流。加快培育食用菌經紀人、食用菌產品運銷專業戶和食用菌各類流通中介組織,積極發展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
目前我們的食用菌產業正處于一個新的漲跌周期,并在其中經受著考驗、尋找著答案。既然社會組織化程度的提高能夠有助于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那么在未來新一輪的發展中,有必要將其放在行業發展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來加以對待,提高社會組織化程度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參考文獻略【作者myb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