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惡搞食用菌的根源
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所引起的風波席卷華夏,就連國外媒體也引起了關注。一位11歲的小學生檢測16種食用菌。得出蘑菇九成被漂白的結論,隨之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高某某、社科院法學教授何某又充分加以肯定這位學生的結果,由此掀起了軒然大波,北京市食品安全辦公室發布食用菌合格率為97.73%的市場抽檢結果后,中國食用菌協會在媒體上表示,不相信小學生的試驗結果。相反在一家網站發起投票中1100多票選擇相信小學生,而只有8票投向相信工商局。如今惡搞食用菌之風越演愈烈,甚至那位鼎鼎大名的法學教授還發出了黑木耳也可能被漂白的謬論。
追根溯源,這一切都說明了什么?是何緣由?
不可否認,我國食用菌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食用菌生產王國,食用菌作為高蛋白、低脂肪、多藥效的保健食品已成為廣大消費者不可或缺的食物來源。多吃蘑菇少吃藥應成為消費者的時尚。這個弱勢產業逐漸強勢,甚至涌現出學科院士,再加上胡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自然導致一些其他行業學者的極度嫉妒,因為食用菌不是什么轉基因的產物,自然一些衷心于轉基因食品專家的極度蔑視,在他們眼里,也許只用轉基因農作物才代表先進潮流,這是他們惡搞食用菌的根本原因。
半島電視臺有一句名言是: “現在有一種武器比原子彈氫彈這些核武器還要厲害,甚至厲害一千倍一萬倍,這就是媒體。”在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中,很多新聞媒體也在惡搞食用菌,這是什么原因呢?
眾所周知,新聞媒體作為政府的喉舌,引導大眾的輿論導向,應該是相當最嚴肅的,可是近幾年在我們的新聞報導中,八股習氣泛濫、空洞無物、簡單羅列的東西在媒體上大行其道。不客氣的說“主流新聞媒體”宣揚的不是“主流價值觀”根據定義,“主流價值觀:世上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事有矛盾才為事,物無陰陽不為物。因此對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完全正常。但社會大眾對同一類事物的不同價值判斷會有傾向性取舍,即會贊成一種,而反對另一種。當一種價值判斷成為多數人的看法時,便形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就是說,“主流價值觀”應該是社會絕大多數人認同的價值體系。那么,在培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上,“主流新聞媒體”是很重要的力量。可是我們的一些“主流新聞媒體”缺乏 “政治導向”作用,除了一通官八股糊弄上頭以外,其余的就只剩下了“收視率”,只剩下了“錢”。完全拜倒在“收視率”的石榴裙下。他們無視我們食用菌產業中積極向上的正面東西,漠視廣大菇農弱勢群體,任由一些居心叵測之人對北京蘑菇被漂白事件進行夸大其辭的宣傳炒作。而且為虎作倀充當惡搞食用菌的旗手,為的是賺取那點可憐的點擊率、收視率。“錢”成了他們唯一的判斷標準!正如我國著名食用菌市場評論家張壽橙先生所說:“而此事件影響最大、損失最大的卻是一線菇農。在中國,一線菇農是最弱勢的群體,他們做著最累的活、拿著微薄的收入,很多時候都得不到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支持,大多數時候也沒有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技術支持,他們在拿著自己的血本在打拼,為我國食用菌的發展默默的做著貢獻”。 而這些弱勢菇農都被我們的新聞媒體“忽略不計”了。
當今信息網絡大發展時代,很多網友也參合與惡搞食用菌的大軍中,是何緣由?
網友們惡搞食用菌只是中國當代社會的一個小小的縮影,僅僅只是冰山一小角!君不見如今的網友已經很難再嚴肅起來了嗎?當今我們這個社會,已經徹底娛樂化了,沒有了正經的東西,沒有了崇高,沒有了敬畏,那么剩下的,就只剩下“惡搞”了。許多網友除了孔方兄,哪個東西還能讓他們肅然起敬呢?理想?信仰?統統可以惡搞!何況這么一個弱小的食用菌,現在網絡上流行著“黃繼光堵搶眼是因為要上廁所”,說“董存瑞為什么犧牲?因為被炸藥包上的兩面膠粘住了。”出現點擊量劇增的這些惡搞事例真的讓我們惡心!網友們空虛的精神世界需要惡搞來填充,“惡搞”起來毫無禁忌和底線,惡搞不能填充心靈,只能象毒品一樣,令網友更加空虛。惡搞讓我們不再敬畏,從而拒絕崇高,而真正能夠填充心靈的恰恰是崇高!對于這個現象,我認為整個社會都應該反思。我們的宣傳是如何被形形色色的八股拖下水的?我們的部分媒體又是如何被綁上金錢的戰車而跌入炒作拜金的山溝的?我們的社會有沒有為網友提供理想的空間、信仰的平臺,從而填充網友的內心世界?
以上或許是惡搞食用菌這個怪胎的根源,但我們能有什么辦法呢?拿什么來拯救呢?參考文獻略(轉載注明來源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