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資金籌措與管理
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構建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采取多種方式吸引社會資金發展蔬菜產業,確保規劃實施取得明顯成效。規劃所需資金堅持“三結合、三為主”的原則,即政府和市場相結合,以市場主體投入為主;中央和地方相結合多層次多渠道籌措資金,以地方為主;現有投資渠道與新設專項相結合,以現有渠道為主。
第一節 中央資金
主要通過協調整合現有資金渠道安排。一是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在種子工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農村沼氣、節水灌溉增效示范、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冷鏈體系建設、信息平臺建設等專項投資中,加大對蔬菜產業投入力度。二是財政資金,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區)建設、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農業行業科研專項、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專項資金,對蔬菜產業予以支持。現有資金渠道要根據蔬菜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優化投資結構,突出重點,著力解決關鍵性問題。
根據資金可能,積極研究開辟新的支持渠道,在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安排一定資金,按照以地方、企業、農民投入為主,中央適當補助的原則,支持非城市郊區的蔬菜產業重點縣,建設種苗繁育和田頭預冷等降低損耗、提高產量和質量急需的基礎設施,在安排上向為大城市保障供應貢獻大、潛力大的地區傾斜,重點建設海南、廣西、云南、四川南菜北運基地等。
第二節 地方資金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穩定的投資渠道。一是進一步完善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政策,進一步提高大城市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收取標準和征繳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必須全部用于建設新菜地和發展蔬菜生產。二是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三是協調現有可用于蔬菜產業發展的各方面資金渠道,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良種研發、技術推廣、質量安全體系、冷鏈體系、公益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四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新增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渠道,并根據發展需要逐年增加資金規模,包括(1)蔬菜生產獎勵資金,加大對蔬菜生產大戶的獎勵扶持力度;(2)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標準園創建和標準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區)建設專項資金,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加大對優勢區域蔬菜產業大縣擴能、提質、增效的扶持力度;(3)蔬菜全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資金,加大對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支持;(4)對蔬菜生產與運銷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貸款給予財政貼息;(5)對參加保險的農民給予保險費用補助;(6)生產風險調節資金;(7)其他資金。
第三節 信貸資金
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金融服務。擴大蔬菜生產信貸資金規模,健全農村金融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向蔬菜產業。加大對帶動農戶多、有競爭力、有市場潛力的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倡導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大力開發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擔保業務品種。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規定的范圍內,按照風險可控的原則,加大對蔬菜生產的信貸支持,并對流通體系建設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增加商業性、合作性金融對蔬菜產業的貸款規模,大力發展小額信貸,鼓勵發展適合蔬菜產業的微型金融服務,提高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環節建設的融資能力。
第四節 社會資金
農民是投入主體,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增加資金和勞務投入。同時,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出臺配套投資政策,吸引、鼓勵、規范境內外企業、經濟組織、個人,以及大型蔬菜產銷企業、對口幫扶和社會捐助等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蔬菜產業。
第五節 資金管理
國務院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信息溝通和工作協商,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資金管理,合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強各渠道資金的統籌和協調整合工作,集中連片、整體推進,提高蔬菜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水平;嚴格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