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縣魏城鎮果農今冬紛紛建起了菇棚,發起了菇棚財,食用菌已成為魏縣農民經濟發展的新熱點。
魏城鎮是久享盛譽的魏縣鴨梨的集中產區,現有果樹1.2萬畝,年產鴨梨3000多萬公斤。昔日該地果農就靠著責任田里的一些“搖錢樹”穩步走上了致富路,可是每到冬天,鎮里老人都靠著墻 根曬太陽、拉家常,年輕人則聚在一起喝酒、玩牌、打麻將。近幾年,由于鴨梨市場疲軟,果農收入逐年下降。長期只靠單一種植方式的果農們,一下子被市場搞暈了、失措了。如何調整農民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成為擺在魏城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課程。
“圍繞市場轉,盯著效益干”,按照市場規律要求,魏城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因地制宜提出了“以菜補果,以菇增收”的發展思路,把投資小,占地少,周期短,效益高,又能錯開農忙季節的食用菌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成立了專門組織,明確三名副鄉級干部主抓,組織實施了以“宣傳發動,典型帶動,龍頭拉動,服務推動”為內容的“四動戰略”,并為食用菌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服務,在水、電、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由于方法得當,措施得力,去年,全鎮已建起菇棚700多個,裝料200多萬袋,戶均收入6000多元。白仕望村農民閆尚海,以前鴨梨值錢時,光知道摟著幾棵梨樹,去年他種了兩棚白靈菇,兩三個月就收入7000多元。今年他又多裝了1000多公斤料,預計能收入2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