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彭營鄉牢牢抓住春季食用菌產業發展“黃金期”,采取四項舉措,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目前,以李莊村占地80畝的食用菌生產示范園為龍頭向馮營、李錦莊、羅李溝、田崗、北王莊等村輻射。該鄉食用菌協會榮獲由中國科協、中央財政部授予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鄉建成鋼架結構標準化大棚35個,普通化大棚220個,實現種植品種由金針菇一菌為主到黑木耳、香菇、蘑菇、茶樹菇、平菇、百靈菇等多種菌種的轉變。
“教”——抓技能培訓。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科技培訓活動,不斷拓寬群眾視野,提高自身技能。邀請南陽農校、縣科技局專家為菇農開展專題培訓4期,已舉辦培訓班15次,外出參觀4次,受訓農民達2000余人。
“帶”——抓典型示范。以鍛造“雙帶”型干部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全鄉共有10名村干部投資30萬元,新建食用菌標準化大棚12個,為農民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促”——落實優惠政策。對李莊村食用菌生產示范園優先進行水電路配套,除享受縣政府優惠政策外,鄉政府對新建食用菌凈面積以以獎代補的形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幫”——實施結對幫扶。采取領導干部包示范園,特色辦人員包戶的工作機制,點對點結對子主動幫扶,實行“保姆式”服務。協調貸款300萬元,拉動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目前,以李莊村占地80畝的食用菌生產示范園為龍頭向馮營、李錦莊、羅李溝、田崗、北王莊等村輻射。該鄉食用菌協會榮獲由中國科協、中央財政部授予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鄉建成鋼架結構標準化大棚35個,普通化大棚220個,實現種植品種由金針菇一菌為主到黑木耳、香菇、蘑菇、茶樹菇、平菇、百靈菇等多種菌種的轉變。
“教”——抓技能培訓。多層次、全方位開展科技培訓活動,不斷拓寬群眾視野,提高自身技能。邀請南陽農校、縣科技局專家為菇農開展專題培訓4期,已舉辦培訓班15次,外出參觀4次,受訓農民達2000余人。
“帶”——抓典型示范。以鍛造“雙帶”型干部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全鄉共有10名村干部投資30萬元,新建食用菌標準化大棚12個,為農民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促”——落實優惠政策。對李莊村食用菌生產示范園優先進行水電路配套,除享受縣政府優惠政策外,鄉政府對新建食用菌凈面積以以獎代補的形式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幫”——實施結對幫扶。采取領導干部包示范園,特色辦人員包戶的工作機制,點對點結對子主動幫扶,實行“保姆式”服務。協調貸款300萬元,拉動食用菌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