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山東萊蕪,“三辣一麻”農業特色種植已成為一張名片,在全國叫得很響。三辣即蔥、姜、蒜,一麻即花椒。萊蕪市萊城區在做好傳統優勢產業的基礎上,號準市場脈搏,培育推廣食用菌產業,擎起農民致富增收的又一份保障。
政府推動 食用菌種植規模化
2011年12月1日,記者來到位于苗山鎮的國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遠遠望去70米長10米寬的20座大棚與白皚皚的雪山渾然一體,一條小溪從合作社腳下蜿蜒穿過,“喝山泉水、呼吸新鮮空氣”的蘑菇綠色環保、肥嫩鮮美。
“僅幾個月的時間就建起這些高規格的食用菌大棚可真是多虧了區農業局的領導們!”在現場的合作社社長王慶志感慨地說。
農業局為了帶著農民富,首先在苗山鎮苗山三村流轉山嶺薄地37畝,由村支部書記帶頭,10戶思想先進的農民建設了20個食用菌大棚取國豐民豐之意,創辦了國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作為食用菌種植推廣示范園,輻射周邊5個鄉鎮。
合作社社長王慶志說:“土地流轉、協助貸款,區農業局都給予我們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幫助。上蘑菇時,拉料、發酵、裝包、入棚,35萬斤料30天就完成了,農業局技術員每天從早晨5點忙碌到晚上2點全程指導,讓我們在最短時間內產出了菇,看到了效益,目前示范園里已有6個棚日常出菇5000多斤,供不應求。”
“養蘑菇有投資低、見效快、利潤高的特點。”正在聯系銷售業務的來自方下五龍口合作社的社長亓榮剛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建成一個50米長的棚2萬多元,棉籽皮等原料2萬元,當年就能返本,每年掙個四五萬元不在話下。我們的合作社74戶有200多個大棚,去年有好幾戶收入都三四十萬元呢,整個西五龍口村去年農民人均增收1萬元。”
在區農業局的精心指導下,合作社實行“統一供應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管理服務、統一收購銷售”的規范化管理,有效地保證了產品從原材料到產成品供應上市質量的全程可控。社員在獲得產品收益的基礎上,年終可以享受分紅,使一家一戶無法抗拒的市場風險得到了有效化解,讓農戶不出家門在自己的土地上實現了增收致富。
目前,食用菌合作社已發展10家,大棚500個,年產食用菌1.87萬噸,產值達到1.3億元。
企業帶動 創新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
示范的力量是無窮的。貧瘠的土地能長出效益可觀的蘑菇,許多接受新生事物較快的農民們紛紛效仿掀起了種養蘑菇的熱潮,并隨著隊伍的壯大成立了種植合作社。萊城區先后涌現出了嬴匯現代食用菌養殖專業合作社、雙薈食用菌養殖專業合作社、西五龍口村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國豐食用菌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專業合作社。
嬴匯食用菌公司是萊城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的食用菌項目,占地300畝,總投資8000萬元,主要從事食用菌的周年化生產、銷售、深加工、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和新品種的選育、開發,屬于農業科技型企業,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公司以打造“魯中地區最大食用菌基地”為目標,大投入、快建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公司經理任維安說:“我們的企業能有今天,多虧了區農業局領導的大力扶持,現在公司一期工程投資6300萬元,日產6噸白金針菇,年產1000萬袋菌包生產線、1萬平方米恒溫養菌室、5萬平方米氣調室出菇車間已全部建成投產。”
“廢包處理”是食用菌產業鏈延伸的“短板”,為此萊城區依托嬴匯食用菌為依托,大力發展循環農業,菌種原料選取鋸末、麥皮、秸稈等農產品廢料,同時,將菌包廢料轉化成有機肥料、制作成燃料碳棒,目前,二期有機復合肥項目已竣工投產,年產菌糠有機復合肥10萬噸。
昔日貧瘠的土地長出了白金針菇、白玉菇、香菇、杏鮑菇、黑木耳,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和社會效益。公司實現銷售網絡覆蓋省內30個縣市,600個連鎖門店,并在北京、鄭州、沈陽設立了批發專賣點,有效地保障了產品的銷售,穩定了產品價格,解決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菇農畢經珂說:“我與合作社簽有合同,菌種、原料由公司提供,生產的蘑菇由合作社全部現金收購,我什么都不用擔心。”嬴匯食用菌公司2011年1-10月份實現銷售收入4442萬元,利稅達432萬元。嬴匯公司的成功,為萊城區壯大食用菌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府牽線 專業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要使食用菌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真正成為一項富民興區的新興產業,關鍵要讓農民普遍掌握種養食用菌的專業技術。
為此,區農業局牽頭依托嬴匯現代食用菌,與山東省農科院,青島農業大學聯合成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在食用菌開發、生產、加工上進行技術指導。區農業局還聘請國內一流的食用菌專家、教授作為技術顧問,舉辦食用菌養殖技術培訓班,及時傳授食用菌栽培技術,實地指導,幫助農民解決食用菌養殖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同時,根據市場需求,重點在研究開發高檔次、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食用菌系列品種上下工夫。
萊城區更注重引進、培養食用菌產業人才。目前,僅嬴匯現代食用菌有限公司就有高級職稱人數15人,大專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42人,占員工總數的25%,研究開發人員18人,占員工總數的20%。注重搞好技術培訓,組織科技小分隊下鄉入戶,推廣先進適用的食用菌生產技術,分期分批地培訓菌種生產人員、質檢人員、管理人員、農民骨干,建成一支多層次、結構合理的食用菌專業技術隊伍,形成區、鄉、村暢通的食用菌生產技術推廣網絡。同時區農業局先后組織三批養殖戶到梁山縣等食用菌栽培先進單位進行參觀學習,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和高端新品種。
“食用菌產業前景非常看好,區農業局在繼續做大做強姜蒜產業的同時,計劃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政策扶持、示范引導、服務帶動等方式,爭取在全區扶持發展5家食用菌企業,30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800-1000個食用菌推廣大棚,努力把食用菌產業在全區做大做強,在貧瘠有限的土地上,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全區現代農業再趟出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談起食用菌產業未來發展規劃時,區農業局局長孫佳修信心滿懷地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