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食用菌”設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曾幾何時,一臺日本黑田香菇烘干機,使我國香菇界人士欣羨不已;某一臺油漆刷新的舊裝袋機,竟被一外商人騙去外匯2000美元。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國產食用菌機械設備生產在古田、慶元、龍泉等地迅速崛起,且發展成為產業。
有意思的是,一些曾向中國輸出食用菌機械設備的栽培業者,竟然有求于我們了,就在1994年,在牡丹江,一個韓國人經營的段木香菇場,100萬段的成熟菇木將臨8月出菇旺季,僅有的幾臺昂貴的日本烘干機不夠用,再買日產烘干機要增加成本,無異于虧本破產,將這些鮮菇出口日本離機場太遠,也無航班;海運也不可能,冷藏保鮮成問題。當筆者介紹了我國產的烘干機,性能與日產的基本相同,而價格僅日本的六分之一,終于解了這位韓國經營者的燃眉之急。
如今國產食用菌系列設備已完全取代進口設備,且已向外出口;從南到北,從原料處理到烘干、包裝,國產設備系列產品已上百種。本次峰會上一些成型產品,價廉物美,適合中國以農戶為單位的家庭使用,也適合較大型合作菇場使用。據龍泉、慶元等主產地栽培戶調查,以裝袋機為主,香菇栽培戶平均每戶有設備2.3臺,專業烘干隊伍還有車載烘干機、車載粉碎機及裝袋機,可作流動服務。
至于保鮮、冷藏運輸及包裝器具,在傳統產區及新形成的中心產地已根本不成問題。保鮮和冷藏運輸的完善,為我國食用菌從干品向干、鮮并重,或以鮮為主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有這樣的物質基礎,食用菌產業里的經營者與決策者只要瞄準國際與國內二個市場的動向,結合當地農戶的栽培水平,適時地組織生產,就可能取得可觀的收成。
轉自:hc360慧聰網食品工業行業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