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11年,對于大多數菌人而言,有成長,有困惑,有迷茫,也有收獲。五味雜陳,汗淚交織。我國食用菌市場也喜憂參半,局部地區、有些品種產銷兩旺,但相當多的食用菌企業(尤其是菇農)的境況并不樂觀。產能過剩、氣候異常、勞動力價格飛揚、原材料成本價格上漲等諸多因素都直接導致了眾多食用菌企業(包括超大型企業)業績出現嚴重滑坡。
食用菌行業大洗牌即將開始。2012年我國食用菌產業何去何從?菌人們將如何應對?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筆者預測:2012年食用菌市場前景不容樂觀。近年來工廠化金針菇、杏鮑菇生產、傳統模式的香菇生產等出現了產能過剩,市場持續低迷的態勢。但食用菌市場的需求雖有增長,但相對滯后,剛性過剩嚴重,導致無序同質低效競爭,食用菌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合理利潤分配階段,這種低迷局面2012年不會馬上改變的。這個行業的一些落后產能,不會出現任何復蘇的希望;但也要注意,那些擁有核心技術的食用菌企業仍能振興于低迷之上,具備創新型的食用菌企業市場份額仍會不斷擴張,成長空間廣闊。擺脫“低迷”走向“復蘇”的決定性因素是食用菌產業的技術升級、產業結構調整。
2012年,食用菌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仍將繼續,產品供過于求的趨勢也將進一步惡化,在生產結構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市場需求規模很難有大幅上升。因此,整體食用菌市場還是很難出現明顯復蘇。目前我國食用菌行業產能的增長大大超出需求增長。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是制約食用菌行業復蘇的原因。
2012年,雇工難還會蔓延,工人工資上漲還將增加食用菌企業勞動力成本壓力,技術含量低、營銷渠道不暢、無核心技術的食用菌企業會面臨更大壓力。
2012年,食用菌行業會逐步形成這樣的競爭規則:食用菌市場日益向知名品牌集中,食用菌各品種將出現較高的市場集中度,行業競爭門檻仍會不斷提高;食用菌企業對市場推廣和營銷水平的要求會不斷提高,營銷策略成為食用菌企業的首選;定位清晰的食用菌珍稀品種成為市場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價格競爭手段將逐漸被品牌運作和渠道管理競爭手段代替。
2012年,缺乏真正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資源、品牌資源或渠道資源的食用菌企業將舉步艱難。而那些擁有產品研發和銷售實力,有高品質產品和品牌影響力的食用菌企業,將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和放大市場規模。一些大財團仍會繼續涉足食用菌行業。
2012年,食用菌企業必須以核心競爭力應對困境,食用菌產業要求較高的技術及資金投入。應加大研發投入,充分了解市場的需求,拓寬新產品的開發速度,以高品質產品服務與市場。食用菌企業單純模仿和復制,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單純的生產線,是沒有出路的。面對2012年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開源節流,高技術含量,高品質,大品牌是發展的大方向。食用菌企業要想基業常青應充分做到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技術研發和創新為發展核心、技術服務為重心,做到市場和技術相結合。
2012年,食用菌企業走差異化路線或是根本出路。如今食用菌企業數量眾多,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各企業相互壓價,市場惡性競爭加劇,避免此類情況的持續發生的根本措施就是增強技術創新,變革銷售模式,通過積極的研發開發特色品種,通過市場戰略的調整等有效運營手段,提高自身企業的管理能力,從而形成差異化優勢,這是在食用菌產品同質化市場中取勝的不二法門。食用菌企業還必須改變經營理念和經營思路,整合資源,逐漸由競爭走向合作,共同做大做強。提升管理、技術和生產自動化水平,把產品做精做強,同時促進全行業由小規模、分散化經營向專業化、集約化方向轉變,提升行業集中度和整體實力。
2012年,食用菌行業對人才的爭奪會不斷升級,相當多的食用菌企業將會遭遇人力資源的挑戰,不僅留住核心人才的成本越來越高,提升食用菌企業整體領導力水平并轉化為市場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困難。隨著“低成本、高成長”的消失,整個食用菌行業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生死抉擇。
2012年,我國食用菌行業總體趨勢是對應產前的食用菌產業科技化,對應產中的食用菌產品生產領域產業化與集約化,對應產后的食用菌產品流通渠道的集約化與扁平化和食用菌產品加工領域精深化與品牌化。
2012年,機遇與挑戰將并存,我國食用菌產業的升級轉型,既是產品結構調整的契機,同時也意味著無限商機;對反應慢、工藝落后、研發品種不對路的食用菌企業,無疑將會被淘汰。而對較規范食用菌企業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這樣能一定程度減少行業內的惡性競爭,提高我國食用菌行業的健康發展水平。
展望2012年,面對時艱,既是考驗食用菌行業調整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行業有識之士大顯身手的時候。觀過去知當前,觀過去和當前可知未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只有化重重危機為機遇,化調整為契機,調優產業結構、夯實基礎、練好內功、拉長自己的短板,食用菌企業便能提供更優異的產品,贏得市場,最終成為食用菌行業中的翹楚者。參考文獻略【作者毛玉幫;轉載請注明來源于易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