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1月20日,在第五屆中國蘑菇節召開期間,我國著名食用菌專家、原三明真菌研究所所長黃年來研究員接受了易菇網的專訪。
黃老在接受易菇網采訪時首先總結了他的從業感受:他從事大型真菌資源研究、食用菌栽培試驗將近五十年,立足三明真菌研究所,曾選育出20多種優良食用菌,推廣到全國各地,為食用菌生產栽培做出應有的貢獻。在從事食用菌研究中,黃老認為我們不但要有菌種還要把相關技術推廣出去,沒有廣范的群眾基礎是無法推廣的,像從臺灣引進的杏鮑菇,古田從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后,從瓶栽推廣到袋栽,現在全國很多地方也在廣泛栽種。我們不但要注重品種開發,從菌種的提供到生物學特性研究都要做好,就像臺灣對銀耳的研究,其實大陸也在研究,只是臺灣在某些領域更先進,我們可以學習參考。兩岸要繼續加強合作,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在談到對晚一輩食用菌從業者的希望時黃老表示,年輕人要重視大型真菌的分類工作,目前雖然已開發出來有60多種,但有些還不能推廣栽培,希望開發出更多適合人體需要的食用菌品種。
黃老在接受易菇網采訪時首先總結了他的從業感受:他從事大型真菌資源研究、食用菌栽培試驗將近五十年,立足三明真菌研究所,曾選育出20多種優良食用菌,推廣到全國各地,為食用菌生產栽培做出應有的貢獻。在從事食用菌研究中,黃老認為我們不但要有菌種還要把相關技術推廣出去,沒有廣范的群眾基礎是無法推廣的,像從臺灣引進的杏鮑菇,古田從三明真菌研究所引進后,從瓶栽推廣到袋栽,現在全國很多地方也在廣泛栽種。我們不但要注重品種開發,從菌種的提供到生物學特性研究都要做好,就像臺灣對銀耳的研究,其實大陸也在研究,只是臺灣在某些領域更先進,我們可以學習參考。兩岸要繼續加強合作,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把食用菌產業做大做強。
在談到對晚一輩食用菌從業者的希望時黃老表示,年輕人要重視大型真菌的分類工作,目前雖然已開發出來有60多種,但有些還不能推廣栽培,希望開發出更多適合人體需要的食用菌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