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楚雄市呂合鎮小天城的楚雄市錦翔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到處可見白茫茫的菇棚,工人們正在忙著采收菇、裝菇等工作,一片忙碌的景象。
據了解,該公司于2007年3月正式注冊成立,由福建人謝錦明、陜西人劉大興等合資創辦,主要經營項目為人工食用菌種植、收購、銷售等。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公司現有管理人員35人,技術人員15人,香菇種植基地3塊、589畝。其中:呂合村委會小天城基地140畝、石鼓村基地160畝、鹿城鎮富民社區新型農民創業園289畝。至2010年共帶動191戶農戶種植香菇350萬棒,實現產值2500萬元,種菇戶純利潤380萬元,農民打工收入200萬元。2011年公司發展種菇農戶341戶,其中:新建的新型農民創業園占地289畝,搭建標準化大棚850個,帶動111戶農戶種植香菇205萬袋。公司通過幾年發展,已形成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香菇種植的“錦翔模式”,即:由公司負責租地、搭棚、做包,待菌絲長滿后,再交由農戶管理,成熟后由公司負責以不低于4元/包的價格進行收購,確保菇農利益,打消了農戶“怕虧本、怕賺不到錢”的心理,解除了農戶后顧之憂。
“錦翔模式”的推廣運用,解除了農戶不懂技術、不了解市場、怕賺不了錢的心理負擔,有效避免了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公司收不到產品,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公司又往往無利可圖的問題,使我市人工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得到了質的升華,促進了土地的合理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極大地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力水平。
近年來,楚雄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三農”工作重要抓手,按照“抓招商、扶龍頭、建基地、強示范、重培訓、攻單產、上規模、見實效”產業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充分發揮生物資源優勢,重點培育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人工食用菌產業。2010年,全市人工食用菌發展實現歷史最好水平,種植面積達1212933m2,比2006年的343008m2增253.62%;總產值15292萬元,比2006年的2547.98萬元增500%;農民收入8413萬元,比2006年的521.02萬元增1515%;從事人工食用菌企業11戶,比2006年的3戶增267%;種植品種從單一的平菇、雙孢菇種植發展到香菇、金針菇、杏菇孢、木耳、金耳等15個品種。
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楚雄市按照“大項目拉動大發展,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的思路,認真篩選論證項目,編制項目建議書,建立項目庫,積極向上申報項目,先后向省生物產業辦、州創新辦等相關部門申報項目104個,儲備項目16項,與企業簽訂項目實施預定書40余項,爭取省、州、市扶持補助資金1168.1萬元,解決了人工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2011年,該市按照“引進企業、壯大企業、培育產業”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錦翔、森桂、薪源、林鑫等人工食用菌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和呂合鎮小天城、栗子園移民創業園、楚雄新型農民創業園、蒼嶺鎮西云村人工食用菌示范點及“錦翔模式”的推廣運用,把人工食用菌種植由壩區7個鄉鎮延伸到山區鄉鎮,初步形成了“企業帶動、政府推動、利益驅動、農戶聯動”和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使產業得到培強做大。
據統計,1至9月,全市發展人工食用菌種植戶516戶,種植面積1012000m2,完成州下達150萬m2的67.46%,預計總產值11900萬元,農民收入6139萬元。
據了解,該公司于2007年3月正式注冊成立,由福建人謝錦明、陜西人劉大興等合資創辦,主要經營項目為人工食用菌種植、收購、銷售等。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公司現有管理人員35人,技術人員15人,香菇種植基地3塊、589畝。其中:呂合村委會小天城基地140畝、石鼓村基地160畝、鹿城鎮富民社區新型農民創業園289畝。至2010年共帶動191戶農戶種植香菇350萬棒,實現產值2500萬元,種菇戶純利潤380萬元,農民打工收入200萬元。2011年公司發展種菇農戶341戶,其中:新建的新型農民創業園占地289畝,搭建標準化大棚850個,帶動111戶農戶種植香菇205萬袋。公司通過幾年發展,已形成帶動當地農戶發展香菇種植的“錦翔模式”,即:由公司負責租地、搭棚、做包,待菌絲長滿后,再交由農戶管理,成熟后由公司負責以不低于4元/包的價格進行收購,確保菇農利益,打消了農戶“怕虧本、怕賺不到錢”的心理,解除了農戶后顧之憂。
“錦翔模式”的推廣運用,解除了農戶不懂技術、不了解市場、怕賺不了錢的心理負擔,有效避免了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中普遍存在的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公司收不到產品,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公司又往往無利可圖的問題,使我市人工食用菌產業發展模式得到了質的升華,促進了土地的合理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極大地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力水平。
近年來,楚雄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三農”工作重要抓手,按照“抓招商、扶龍頭、建基地、強示范、重培訓、攻單產、上規模、見實效”產業發展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充分發揮生物資源優勢,重點培育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人工食用菌產業。2010年,全市人工食用菌發展實現歷史最好水平,種植面積達1212933m2,比2006年的343008m2增253.62%;總產值15292萬元,比2006年的2547.98萬元增500%;農民收入8413萬元,比2006年的521.02萬元增1515%;從事人工食用菌企業11戶,比2006年的3戶增267%;種植品種從單一的平菇、雙孢菇種植發展到香菇、金針菇、杏菇孢、木耳、金耳等15個品種。
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楚雄市按照“大項目拉動大發展,大產業帶動大發展”的思路,認真篩選論證項目,編制項目建議書,建立項目庫,積極向上申報項目,先后向省生物產業辦、州創新辦等相關部門申報項目104個,儲備項目16項,與企業簽訂項目實施預定書40余項,爭取省、州、市扶持補助資金1168.1萬元,解決了人工食用菌產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夯實了產業發展基礎。2011年,該市按照“引進企業、壯大企業、培育產業”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錦翔、森桂、薪源、林鑫等人工食用菌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和呂合鎮小天城、栗子園移民創業園、楚雄新型農民創業園、蒼嶺鎮西云村人工食用菌示范點及“錦翔模式”的推廣運用,把人工食用菌種植由壩區7個鄉鎮延伸到山區鄉鎮,初步形成了“企業帶動、政府推動、利益驅動、農戶聯動”和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使產業得到培強做大。
據統計,1至9月,全市發展人工食用菌種植戶516戶,種植面積1012000m2,完成州下達150萬m2的67.46%,預計總產值11900萬元,農民收入613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