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偏僻的內蒙古扎蘭屯市臥牛河鎮四道橋村黑木耳生產基地,你會驚奇地發現,一個富具活力和潛力的優勢產業——地栽黑木耳正呈現出的欣欣向榮景象,會讓你身心為之一振:整齊劃一的黑木耳生產基地,操作有序的生產流程,管理有方的耳農,到處是一派生機盎然。這就是四道橋村黑木耳露天生產場景。據黑木耳生產基地耳農種植戶孟傳勇介紹,他今年5月份投資21萬元,種植袋料地栽黑木耳21畝,看現在的長勢,采收后去掉成本,凈利潤能夠達到15萬元,而且不愁銷售,他的黑木耳已被收購商隨著市場價格包收了。
扎蘭屯市依托自然原始狀態,天藍、水清、樹綠、地潔、空氣清新,是全國無污染的天然凈土之一。森林面積1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0.04%,由于地區的特性,大興安嶺地區出產眾多的有機山特產品,如木耳、蘑菇等。尤其是黑木耳是中國質量最好的產區,這里產出的木耳質量上乘、綠色有機,是市場上的寵兒,扎蘭屯市黑木耳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如今,黑木耳生產項目是扎蘭屯市重點開發項目之一,也是扎蘭屯市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之一,此項目已在去年發展350萬袋,取得了好的經濟效益。
扎蘭屯市以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核心,加大技術指導和政策扶持力度,明確全市發展黑木耳的基本思路,并確定任務目標。各鄉鎮分別制定適合本地情況的發展規劃,確定并扶持培育黑木耳生產的專業基地,發展專業村和規模大戶,通過抓基地、專業村和規模大戶,使黑木耳生產走上了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發展之路。同時,扎蘭屯市注重生產中的技術培訓和指導,采取分階段召開現場會的方式,抓好二級種拌料、無菌操作和三級菌種拌料、高溫滅菌以及接菌、擺袋和出耳等技術環節;編寫《地栽黑木耳技術操作手冊》,發放到農戶手中,使農戶按規范化、標準化生產。培育了32個示范大戶,提高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引導更多的農戶生產,建立了黑木耳生產合作社。成立了由林業部門牽頭的黑木耳深加工企業,進一步推行標準化生產、包裝和市場開發,保障黑木耳質量安全,提高產品品質,以更優質的產品獲得更好的效益。黑木耳產業已逐步成為推動扎蘭屯市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富具活力和潛力的優勢產業,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紀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