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漢縣農廣校充分發揮農民教育培訓的主力軍作用,以新農村建設及農民增收為著力點,緊緊圍繞全縣特色產業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尤其結合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把食用菌產業人才培養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縣農廣校通過擴大宣傳、認真組織、有力培訓、科學指導,為全縣食用菌產業培養了大批技術骨干,從而強有力地推動了該縣食用菌產業迅猛發展,并列為了四川省食用菌產業強縣培育縣之一。
袋栽黑木耳的發展在該縣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從2008年開始發展,可謂是“三年三大步、四年四部曲”,規模連年不斷攀升,經驗每年不斷完善。由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局的常抓不懈,農廣校的技術培訓,預計到2011年,全縣食用菌種植規模將突破1億袋。
目前,袋栽黑木耳正值收獲階段,耳農為采摘木耳忙得不亦樂乎。明月鄉黃馬村的官惠自豪地說:“我參加了農廣校的培訓,學到了袋栽黑木耳技術,沒想到一夜間成了萬元戶”。官惠是宣漢農廣校第一期食用菌專業的學員,她決心很大,自行投資5萬多元發展袋栽黑木耳3萬袋,為了真正學到技術,她每課必到、認真聽講,被評為了優秀學員,實現了年收益5萬元;雙河鎮中埝村的五期學員馮春紅,去年將外出務工掙的20萬元全部投資食用菌發展,種植面積15畝,發展袋栽黑木耳10萬袋,成了當地食用菌生產大戶,也被縣農廣校作為農民工培訓實踐基地;黃金鎮康樂村村民吳啟滿等5名學員,種植袋栽黑木耳均在2萬袋以上,通過培訓,他們個個成了技術骨干,并帶動全村食用菌產業發展,也被縣委中心學習組確定為全縣特色產業示范學習點。
推薦閱讀
宣漢農廣校圍繞特色產業,履職盡職抓培訓。一是遴選學員開展培訓。根據食用菌產業規劃,集中在全縣六個食用菌發展優勢鄉鎮遴選學員,堅持產業發展區域學員優先、生產萬袋以上農民優先的培訓原則,實現了培訓對象的針對性;二是利用資源開展培訓。縣農廣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借助縣、鄉農技體系隊伍有利條件,堅持以學校為主體,豐富經驗教師為骨干,鄉鎮農技站為補充的培訓形式,實行團隊推動培訓工作;三是創新方式開展培訓。針對產業和農民實際,及時調整思路,轉變培訓方式,采取了集中課堂培訓與觀摩考察相結合、現場實踐操作與分戶實地指導相結合的培訓方式,科學地提高了學員的理論水平和生產技能。袋栽黑木耳的發展在該縣可以說是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從2008年開始發展,可謂是“三年三大步、四年四部曲”,規模連年不斷攀升,經驗每年不斷完善。由于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業局的常抓不懈,農廣校的技術培訓,預計到2011年,全縣食用菌種植規模將突破1億袋。
目前,袋栽黑木耳正值收獲階段,耳農為采摘木耳忙得不亦樂乎。明月鄉黃馬村的官惠自豪地說:“我參加了農廣校的培訓,學到了袋栽黑木耳技術,沒想到一夜間成了萬元戶”。官惠是宣漢農廣校第一期食用菌專業的學員,她決心很大,自行投資5萬多元發展袋栽黑木耳3萬袋,為了真正學到技術,她每課必到、認真聽講,被評為了優秀學員,實現了年收益5萬元;雙河鎮中埝村的五期學員馮春紅,去年將外出務工掙的20萬元全部投資食用菌發展,種植面積15畝,發展袋栽黑木耳10萬袋,成了當地食用菌生產大戶,也被縣農廣校作為農民工培訓實踐基地;黃金鎮康樂村村民吳啟滿等5名學員,種植袋栽黑木耳均在2萬袋以上,通過培訓,他們個個成了技術骨干,并帶動全村食用菌產業發展,也被縣委中心學習組確定為全縣特色產業示范學習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