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巖滿族自治縣把以林木為原料的木腐菌類蘑菇生產轉向以秸稈為原料的草腐菌類蘑菇品種生產,昔日秋收后被農民丟棄在田間、路旁的苞米稈、稻草、豆子稈等作物秸稈,而今在岫巖成了“寶貝”,農民們用它們制成了蘑菇菌料,用來生產價格很高的杏鮑菇、草菇、雙孢菇等品種蘑菇。
長期以來,生產香菇、滑子蘑等木腐菌類的蘑菇,給岫巖的山林帶來了負擔。近年來,丹東、本溪、遼陽等地的樹木鋸末子成為岫巖木腐菌類蘑菇生產的大部分原料來源,但這也是以破壞周邊地區樹木為代價。蘑菇產業要進一步壯大,森林資源要進一步管護,為了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近幾年,岫巖把目光放到草腐菌類的蘑菇品種上。新制定的岫巖蘑菇產業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試種推廣草腐菌,到2015年,草腐菌栽培比例要達到食用菌栽培總量的50%以上。
據悉,草腐菌類蘑菇比起木腐菌類蘑菇價格高出近1倍,以苞米稈、稻草、豆子稈等為蘑菇主要原料,效益高且節約資源。岫巖食用菌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種植雙孢菇、杏鮑菇等草腐菌類蘑菇用稻草、苞米桿就可以了,不需要鋸末子。每發展1平方米食用菌,約需作物秸稈20公斤左右。若每畝田有作物秸稈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計算,每畝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的稻草等營養料卸下后,作為有機肥還田,肥效好并能降低種田成本。
長期以來,生產香菇、滑子蘑等木腐菌類的蘑菇,給岫巖的山林帶來了負擔。近年來,丹東、本溪、遼陽等地的樹木鋸末子成為岫巖木腐菌類蘑菇生產的大部分原料來源,但這也是以破壞周邊地區樹木為代價。蘑菇產業要進一步壯大,森林資源要進一步管護,為了化解二者之間的矛盾,近幾年,岫巖把目光放到草腐菌類的蘑菇品種上。新制定的岫巖蘑菇產業規劃明確提出,要著力試種推廣草腐菌,到2015年,草腐菌栽培比例要達到食用菌栽培總量的50%以上。
據悉,草腐菌類蘑菇比起木腐菌類蘑菇價格高出近1倍,以苞米稈、稻草、豆子稈等為蘑菇主要原料,效益高且節約資源。岫巖食用菌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種植雙孢菇、杏鮑菇等草腐菌類蘑菇用稻草、苞米桿就可以了,不需要鋸末子。每發展1平方米食用菌,約需作物秸稈20公斤左右。若每畝田有作物秸稈700公斤,按每100公斤30元計算,每畝可增收200多元。另外,蘑菇架上的稻草等營養料卸下后,作為有機肥還田,肥效好并能降低種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