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百色市那坡縣在緊緊抓住“東桑西移”機遇,努力擴大桑蠶種植面積,做大做強桑蠶產業的同時,進一步發展桑枝裁培食用菌生產,加強桑蠶產業鏈的開發力度,促進蠶農增收。
為充分利用全縣3萬多畝桑園每年冬夏伐產生大量的桑枝,該縣于2009年底在百南鄉規迪村創建桑枝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基地占地面積5 畝,以桑枝粉作主培養基,生產鳳尾菇、黑木耳、靈芝等菇類,建有曬場、 桑桿粉貯藏間、桑枝粉拌料加工房、消毒室、出菇棚等,設備已較為齊全。基地建立一年來共生產5萬菌棒,產值將近20萬元。桑枝培育的食用菌耐貯運商品性好,口感鮮嫩,很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食用菌上好佳品,產品暢銷縣城各大酒店及周邊鄉鎮。
發展桑枝食用菌項目是延伸桑蠶產業鏈條的農業循環經濟方式,項目按照 “田―桑―蠶―菇―有機肥料―田”的循環模式進行生產,變廢為寶,使桑蠶產業可以實現生態環保循環高效的發展目標,且栽培技術簡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該縣廣大桑農積極參與。該縣因勢利導,積極探索經營模式,實施基地示范帶動戰略,發動基地周邊桑農擴共同發展食用菌項目。2010年10月份,在農業部門的指導下,該縣百南鄉規迪村桑枝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成立,將生產的食用菌棒分發到會員戶進行培育,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桑農效益,合作社現有會員38戶。
目前,該縣規劃進一步加強桑枝裁培食用菌生產力度,發揮各示范戶作用,有效利用桑蠶綜合資源,以“鮮菇多樣化、干菇規模化”的指導思想引導農戶參與桑枝栽培食用菌生產,力爭全縣2011年內實現生產食用菌10萬棒,實現產植100萬元,并積極引進能人和農林企業,解決和落實銷售環節對生產發展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