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4月19日電 健康生活觀念導致中國人食物結構發生很大改變,其中之一就是食用菌普及化。結構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山東省食用菌總產達到206.1萬噸,總產值123.7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2.1億美元,食用菌產業綜合指標躍居中國第二。
記者從山東省農業廳了解到,山東省內食用菌產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發展主產縣(市、區)40多個、主產鄉鎮200多個、生產基地村1500多個,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主產縣(市)已達20多個。同時生產品種呈現多樣化。各地在鞏固發展平菇等六大常規品種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基地和農民擴大生產雞腿菇、白靈菇、杏鮑菇、茶樹菇、大球蓋菇、蟹味菇等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珍稀菌類。全省種植菇類已達20多種。
到2009年,山東省食用菌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00多家,工廠化生產進程加快。尤其是“十一五”以來,山東省有近30家投資額在1500萬元以上的現代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相繼投產,帶動了山東食用菌從家庭作坊式栽培向集約化、工廠化、標準化生產發展,從零星分散多品種栽培向優勢品種區域化、規?;a業化發展。
為確保食用菌的產品質量,山東省狠抓標準化生產,加快了健全食用菌標準體系步伐。在15個縣(市、區)主產區建立全省標準化示范區,以標準化生產基地為樣板,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推動食用菌生產基地、加工企業的“三品認證”工作。截至目前,山東省近百個示范基地和龍頭企業的產品獲得了無公害農產品(000061,股吧)、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