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泌陽縣通過“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推動香菇產業綠色轉型,不僅換回了藍天白云,更實現了生產效率與環境質量的雙提升。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王琳:我現在是在駐馬店市泌陽縣楊家集鎮的香菇種植基地。我身后的高壓滅菌柜正在對菌棒進行滅菌。幾年前,這里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空氣中彌漫著濃重的煤煙,熏得人睜不開眼睛。而現在,傳統的燃煤滅菌方式,已經被清潔的電和氣所取代。
香菇種植,滅菌環節至關重要。過去,菇農一直依賴燃煤鍋爐滅菌,不僅要連續燒煤超過72小時,還面臨著溫度不穩定、勞動強度大、污染嚴重等問題。
駐馬店市泌陽縣楊家集鎮香菇種植大戶 趙全磊:我種香菇差不多都30年了,當時那個場景非常臟,因為那煤灰亂飛,我們燒鍋的工人衣服上、臉上都是灰蒙蒙的。
綠色轉型,成為破解難題的“金鑰匙”!以電代煤、以氣代煤,泌陽縣探索出一條清潔生產的新路徑。而過去,僅是滅菌這一步,全縣一年2.8億袋香菇,就要“吞掉”3萬噸散煤,排放二氧化硫27.9萬公斤。
駐馬店市泌陽縣三物融合玉潤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李鵬:原來咱那個“蒙古包”,得四天四夜,一個人守到那。現在的話,你看咱這個設備,一鍵按鈕操作,一個人都可以控制好幾個鍋爐,操作起來非常省事,360度全方位無死角的滅菌。原來的時候,每家每戶鋪好多煤,滿天的烏煙瘴氣,現在你看這個空間多潔凈。
采用新的滅菌方式后,只需100多度高溫持續5個小時,就能徹底消滅雜菌。不僅成袋率高,還能保持菌棒營養成分,提高香菇品質。
駐馬店市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禹建勝:以前我們用煤的話,成功率只有85%到90%,現在基本上都是99%以上。以前一個菌棒就是產鮮菇一斤到一斤半左右。用電以后,現在一袋能產2斤鮮菇。
路子找到了,錢從哪來?泌陽縣創新采用“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中央環保資金支持”的方式,采購電氣化設備,鼓勵大戶試點。
駐馬店市泌陽縣真菌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禹建勝:我們這個電是縣里給匹配,給我們配備的有變壓器跟電鍋爐。我們享受的是農業電價,4毛5,比家庭用電還要便宜。
“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的綠色實踐,讓泌陽縣的空氣質量一年比一年好。白云朵朵、藍天常駐,成了抬眼可見的常態。
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泌陽分局大氣辦負責人 王志中: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協同、農戶參與”的模式,既減少了散煤燃燒的污染,又推動了產業綠色升級。通過“雙替代”,自2020年起,我縣已連續5年實現環境空氣質量二級達標。
今年前7個月,泌陽縣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前十,駐馬店全市PM2.5均值降至38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