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邊州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與精準的產業布局,讓特色農業“活”起來、產業鏈“長”起來,一個個富民產業在延邊大地扎根結果,成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和龍桑黃:科技賦能開辟健康產業藍海
在和龍市八家子鎮450畝的桑黃科技示范基地,一排排菌段上金黃飽滿的桑黃菌悄然生長。這個全國最大的桑黃種植基地,見證了延邊桑黃從深山野生采摘到人工規模化栽培的蛻變。
過去,桑黃因稀有被稱為“靈芝中的王者”,僅在長白山深處偶見。如今,通過科技賦能,當地突破選材、滅菌、接種等技術難關,實現40個月周期的精細化栽培。吉林桑黃生物科技集團已構建“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全產業鏈,擁有“黃之皇”“林珍源”品牌,產品涵蓋湯料包、壓片糖果等多個品類,申報10項專利、獲9項科技成果,更出口新加坡、中國澳門等地。
目前,和龍市桑黃種植面積超1000畝,年產鮮品500噸以上,一畝地年收益達7萬—10萬元。隨著產業園、智慧工廠等項目推進,桑黃正從“小菌種”成長為三產融合的“大產業”。
汪清木耳:全鏈發展奏響富民樂章
汪清縣憑借長白山優良水質、近90%森林覆蓋率的生態優勢,孕育出的黑木耳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在天橋嶺鎮桃源小木耳實業有限公司,3.5萬平方米智能車間日產菌棒15萬袋,80棟智慧吊袋大棚年產木耳約200噸。
企業通過培育新品種、延伸產業鏈,開發出玉木耳蓮子羹、木耳脆片等創新產品,借力數字化供應鏈直達直播間和商超,還與日本企業合作拓展海外市場。如今,黑木耳產業覆蓋汪清縣60%以上行政村,栽培總量超6.5億袋,年產3.5萬噸,帶動3萬余人就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安圖菌菇:規模引領激活縣域動能
在安圖經濟開發區,吉林順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杏鮑菇生產車間里,流水線井然運轉。作為東北最大杏鮑菇企業,這里實現菌棒制作到成品包裝一體化生產,日產杏鮑菇50噸、菌棒12萬棒,產品遠銷歐美日韓。
企業創新“公司+農戶+基地”模式,既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又推動產業升級。2024年總產值達3867萬元,同比增長3%;今年上半年產值2755萬元,同比增長28.2%。更在龍井打造“蘑菇村莊”旅游景點,以三產融合讓小菌菇釋放大能量。
龍井蘋果梨:合作社模式釀出甜蜜生活
在龍井市三合鎮,清水果樹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作魁帶著社員打理果園。2010年,他牽頭成立合作社,改變“各家種各家”的零散模式,實現“統一技術、包裝、銷售”。通過專家改良品種、推廣綠色種植,再借直播帶貨拓銷路,蘋果梨成了“黃金果”。
如今,合作社社員從幾人發展到100多人,年銷售額最高達1000萬元。從單一種植到全鏈開發,從路邊叫賣到全國營銷,龍井蘋果梨的十年變遷,正是特色農產品轉型升級的生動注腳。
敦化烤煙:智能轉型按下增收快進鍵
敦化煙農正借智能烤房迎來豐收季。在黑石鄉、秋梨溝鎮,傳統煤炭烘烤方式已被空氣能烘干機組、智能環保電烤房取代。智能設備配備高精度傳感器,通過控制器或手機APP精準調控溫濕度,既節能又保障煙葉品質。
秋梨溝鎮2024年引進18臺空氣能機組,賢儒鎮新建12座智能電烤房,讓煙農從“守煤爐煎熬”變為“指尖調控”。智能轉型不僅降低成本,更提升煙葉等級,讓“綠葉子”真正變成鼓脹錢袋的“金葉子”。
圖們香瓜:特色種植鋪就甜蜜致富路
圖們市涼水鎮憑借中溫帶海洋性氣候、充足日照和適宜無霜期,培育出順甜玉嬌、小糖人等優質香瓜品種。通過規模化經營,當地已有5個規模種植戶,香瓜因口感香甜深受市場青睞。
隨著交通完善和電商興起,香瓜銷售渠道持續拓寬,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甜蜜事業”,正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從桑黃的“深山逆襲”到木耳的“智慧升級”,從蘋果梨的“甜透鄉鄰”到烤煙的“智能蝶變”,延邊州用特色產業串起鄉村振興“珍珠鏈”。生態優勢變產業優勢,傳統農業添“科技翅膀”,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延邊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