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看這朵赤松茸,傘蓋飽滿、菌柄粗壯,現摘現發冷鏈直達!”5月9日,在魯山縣觀音寺鄉太平保村400余畝林下經濟示范區內,主播們穿梭在楊樹林下,通過多機位直播向觀眾展示赤松茸從破土到餐桌全生命周期。“森林直播間”的創新實踐,為該鄉食用菌產業發展再添“新引擎”,不僅展現了觀音寺鄉食用菌產業的蓬勃活力,更標志著其“三產融合”發展模式邁入新階段。
林下經濟+電商 赤松茸成“網紅爆款”
太平保村的楊樹林中,赤松茸在濕潤的土壤中茁壯生長。這個林下經濟示范區采用“林菌共生”生態循環模式,畝產赤松茸達3500公斤,年產值超1000萬元。過去這些優質菌菇主要依賴傳統渠道銷售,如今,觀音寺鄉政府聯合企業搭建電商直播基地,邀請電商主播現場展示赤松茸從采摘到烹飪的全過程。“林間直播”不僅讓消費者直觀感受到綠色生態的產品,還通過限時優惠、菌棒DIY預售等玩法吸引數萬網友圍觀,訂單量激增。
科技賦能產業鏈 筑牢品質根基
赤松茸的熱銷背后,是觀音寺鄉多年來構建的現代化食用菌產業體系的有力支撐。觀音寺鄉食用菌三產融合示范園投入500萬元建立專業研發實驗室,通過優化菌種培養技術,將菌棒成活率提升至97%以上;深加工基地引進兩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能達8000噸,可快速將鮮品轉化為罐頭等高附加值產品。此外,配套的10座冷藏庫和區域性冷鏈物流網絡,確保了赤松茸從田間到餐桌的新鮮度。“我們通過物聯網溯源系統,讓消費者掃碼就能查看菌菇的生長環境、檢測報告,真正買得放心。”魯山縣菇香情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匡長軍介紹。
聯農帶農顯成效 鄉村振興動力足
直播帶貨的“流量”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富民效益。目前,該林下經濟示范區已提供200多個務工崗位,帶動周邊農戶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農戶王大姐笑著說:“現在既能種菌菇,又能當‘直播助理’,一個月多掙3000多元!”此外,觀音寺鄉還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幫助農戶掌握仿野生種植和電商運營技能,形成家門口就業良性循環。據統計,觀音寺鄉食用菌全產業鏈累計帶動超1000人就業,11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增收10萬元。
觀音寺鄉黨委書記李曉颯表示,全鄉以赤松茸直播帶貨為切入點,深化“菌業+文旅+電商”融合發展,一方面擴建智慧云倉和跨境貿易平臺,拓展“一帶一路”國際市場;另一方面規劃菌菇主題農園、文化博物館,開發蘑菇民宿、菌棒種植體驗等新業態,通過舉辦全國菌菇文化節,塑造豫西南特色產業IP,讓食用菌成為觀音寺鄉金名片,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振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