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久欧美,日韩精品资源,国产美女一区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易菇網-食用菌產業門戶網站
省級分站
分類網
  • 裝袋機
  • 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態 » 產業動態 » 正文

    溫暖的回響|金米村:從貧困村到“金米倉”


    【發布日期】:2025-04-23  【來源】:群眾新聞  【作者】:記者 陳艷 王佳偉
    【核心提示】:本文報道了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在鄉村振興中的發展成就。金米村通過發展木耳產業,實現了從貧困村到“金米倉”的華麗轉變。文章詳細介紹了村民種植木耳的經歷、木耳產業的規?;l展、電商直播的興起以及產業鏈的延伸。金米村不僅在木耳種植上取得了顯著成效,還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現代化農業設施等方式,推動了三產融合。文章展現了金米村在科技賦能、產業創新和聯農帶農機制上的積極探索,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村。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

    ——習近平

    金米村:從貧困村到“金米倉”

    群眾新聞記者 陳艷 王佳偉 文超 商洛日報記者 王江波 柞水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沁杰

    春日里,秦嶺南麓的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生機盎然?,F代化木耳大棚內,智能溫控系統精準調控溫濕度,一根根黑木耳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上,一只只肉嘟嘟的小木耳,如同無數只豎起的“耳朵”,聆聽著春天的私語。

    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米村考察脫貧攻堅情況時,夸獎金米村把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

    春風浩蕩滿目新,百舸爭流自當先。

    5年前的鼓勵言猶在耳、時時回響。5年來,金米村人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木耳為支點,撬動產業振興,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金米村去年人均增收超2萬元的成績單上,木耳成為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耳朵”,成為新時代山鄉巨變的生動注腳。

    種下小木耳 收獲好生活

    3月20日清晨,金米村后山的薄霧還未散去,48歲的一組村民陳慶海已踩著露水,走向木耳大棚。給菌棒噴水、檢查大棚通風、記錄溫度變化,這是他多年來雷打不動的習慣。

    在木耳大棚里,木耳菌袋整齊排列。“養好”的菌袋經過刺孔、掛袋、澆水等工序,實現產耳。小時候,陳慶海家里也種過木耳。那時村民通過椴木種植木耳,產量低,掙不到錢?!皼]辦法,后來我就去礦上打工。”他回憶,到了冬天,礦渣混雜著雪粒灌進衣領,雪水順著脊梁滑落,冰冷刺骨。

    “金米金米,要金沒金,要米沒米?!绷鱾靼倌甑拿裰{道盡了這里昔日的窘境。

    2019年,陳慶?;氐郊亦l。聽村干部說,村里新建了木耳大棚,政府還出臺“借袋還耳”的零成本種植惠農政策。

    陳慶海決定試一試。同年,他種了3萬袋木耳。“當時產量和收入都很可觀,我看這事兒有門!”陳慶海說。

    第二年,嘗到甜頭的陳慶海放開手腳,擴大種植規模。恰逢當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給了村民極大鼓舞。

    2020年,陳慶海種了20萬袋木耳,開了一家賣木耳的商店,家里還買了一輛小轎車,日子越過越好了。

    “與之前相比,現在,家里木耳種得少了,今年有七八萬袋。”陳慶海說。

    “怎么還越種越少了?”記者不解地問。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不能我一人種木耳,要讓更多的村里人學會種木耳,大家共同致富才行?!弊鳛榇迕裥〗M長的陳慶海主要為村集體管理木耳,并指導其他人種植。

    陳慶海還當起了主播,在線上進行直播帶貨,銷售木耳。下一步,他準備“進軍”民宿旅游行業。

    和陳慶海一樣,五組村民鄒定偉種植木耳也經歷了從猶豫到堅定的過程。

    “鄒定偉家里有兩畝地,原本準備種小麥和玉米,最后我們動員他種木耳?!苯鹈状妩h支部副書記陳明明說。

    開始種植木耳時,鄒定偉猶豫不決。

    “2019年,我試種了近2萬袋木耳,掙了2萬多元,一下子就有信心了。”鄒定偉說,到去年上半年,他種了15萬袋木耳。

    陳明明說起近年村里的變化:“開始,我們提供菌袋,動員大家種木耳?,F在,大伙兒主動出資購買菌袋,要種木耳?!?/p>

    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讓這個藏在秦嶺深處的小山村迎來新發展:2024年,全村木耳種植達600萬袋,實現產值1800萬元。

    山貨賣出山 有“金”又有“米”

    2023年12月13日,一批500公斤干制黑木耳從金米村運出,出口至烏茲別克斯坦。這是柞水木耳首次走出國門。

    山貨賣出大山,如今在金米村已不是新鮮事。隨著電商的迅速發展,更多的木耳及附加產品通過線上平臺走出了大山。

    3月20日傍晚,陜西金米木耳產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直播間內,燈光亮起。

    “給大家看一看我們的金耳羹。這是選用柞水優質金耳與燕窩鮮燉的滋補品……”“柞水職業農民”陳盛林坐在鏡頭前,向網友推介金耳產品。

    5年前,金米村種的還只是黑木耳,目前已有玉木耳、毛木耳、金木耳等新品種。金木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有“菌中燕窩”之稱。

    2023年4月,首批6萬袋金木耳菌袋被運到金米智慧農業產業園。

    這個園區建有木耳智能溫室大棚、輔助生產用房、木耳晾曬場。園區的物聯網系統可以對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進行調節,從而滿足金木耳苛刻的生長條件。

    在柞水,陳盛林是“網紅農民”。他涉足金耳產品,還注冊了品牌商標。作為農民企業家,他更愿意稱自己為“柞水職業農民”。

    通過線上銷售渠道,金米村的食用菌產品源源不斷走出大山。這場“從菌棚到云端”的變革,重構了這座小村莊的發展模式。

    與陳盛林的“網紅”路線不同,村民趙琴走的是“務實”路線。這名曾經在家帶孩子的農村婦女,如今已是種植12萬袋木耳的“達人”。

    趙琴還在村上開了家小賣部,不僅賣木耳,也代理收發快遞。趙琴告訴記者,這兩年,店里的快遞數量明顯增加,每天至少有30件。金米村的各種食用菌產品通過電商走出大山。

    “以前趕集要‘走斷腿’,現在動動手指頭,木耳就能翻過秦嶺,‘飛’到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壁w琴說,現在村里種的木耳根本不愁賣。

    陳盛林、趙琴等人的成功,促進了金米村“木耳生態圈”規模擴大。如今,金米村構建起“特色農業+電商直播+文旅融合”立體產業體系;建成全省首座村級5G智慧木耳大棚;通過田間直播間、廠房直播間等創新形式,帶動周邊4個村莊形成木耳產業聯盟。

    “觸網上云”的轉型實踐,使金米村的傳統農業煥發新生機。當陳盛林的直播鏡頭對準趙琴的智能大棚,當趙琴的木耳產品通過電商走向全國,木耳托起的不僅是村民的致富夢,更是整個村莊的美好發展圖景。

    “跨界”新產業 鏈條再延伸

    2023年11月,柞水縣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金米村興辦產業,進行菌袋生產,這為當地木耳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無論是種植黑木耳還是金木耳,單一產業發展都難以為繼。金米村圍繞木耳做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3月20日,在金米木耳菌袋生產工廠車間內,剛下線的木耳菌袋整齊排列,準備裝車。每天,這個工廠能生產菌袋1000萬袋。

    “廠里的菌袋銷往全縣,廢舊的菌袋還可以加工成生物質顆粒,進行循環利用。”柞水縣科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大勇說,“我們不僅生產菌袋,還為村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如果菌袋使用后,出現感染、破損等情況,村民可與我們溝通,廠里會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從菌袋生產起步,產業鏈在金米村不斷延伸。

    菌袋生產工廠、分揀包裝工廠投運,木耳大數據中心、木耳種植基地建成,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入春以來,沿著新建的彩虹公路,旅游大巴陸續駛進這座小村莊,載著各地游客前來參觀、學習、游玩。

    前幾年,趙琴把自家的5間房改建成農家樂,她家的“產業”從木耳種植“跨界”到鄉村旅游。和趙琴一樣,越來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小木耳,大產業。

    2024年,金米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5元、同比增長8.73%,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鄉村振興答卷。

    正如村黨支部書記李正森所說:“我們不僅要讓村民錢包鼓起來,更要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p>

    眼下,更大的變革正在村里醞釀。

    “大家都是奔著木耳來到金米村的,但我們不是只有木耳?!标惷髅鞲嬖V記者,金米村正加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矩陣,集觀光采摘、科普教育于一體的30畝陽光玫瑰葡萄園已開始建設,無土栽培等技術將在新建設的智能大棚中廣泛使用。不僅如此,智能大棚內的水肥調控還將通過互聯網實現。

    從靠天吃飯的貧困村,到三產融合的鄉村振興樣板村,金米村實現了華麗蝶變。這里的故事充分印證,當傳統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當綠水青山邂逅創新思維,鄉村振興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

    我的心里話

    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黨支部副書記 陳明明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金米村人深受鼓舞。我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讓金米村發展得更好。今年,我們在保持原有木耳種植規模的同時,新建了葡萄種植基地、無土栽培溫室大棚。未來幾年,金米村將會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讓群眾多渠道受益。(群眾新聞記者 王佳偉整理)

    記者手記丨“向往的生活”從奮斗中來

    “向往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對于金米村這個曾經“要金沒金,要米沒米”的貧困村而言,“向往的生活”在村民心中有非常具體的樣子。

    曾經,年輕的陳慶海去礦上打工。他向往的是,多掙點錢,日子過得寬裕一點。

    曾經,年邁的鄒定偉打算種點糧食。他向往的是,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

    曾經,丈夫外出務工的趙琴自己在家帶孩子。她向往的是,增加一點收入,分擔家庭壓力。

    無論什么樣的答案,人們的“向往”都與幸福緊密相連。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征程中,金米村因地制宜,發展木耳產業,破解發展難題,走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振興之路。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金米村,為這里的小木耳大產業點贊,為金米村走上寬廣的富裕路指明了方向。

    正是那一年,陳慶海,這名曾經的貧困群眾,憑借木耳產業實現了增收致富。他買轎車、做直播,眼下還準備發展民宿產業。趙琴也是受益者,她承包大棚種植木耳、開小賣部。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她的生意愈發紅火,日子越過越好。

    我們看到,村民們憑借著持續的努力與奮斗,過上了“向往的生活”,也讓金米村從昔日的貧困村變為“金米倉”,成功走上了一條多元化發展的新路。

    記者采訪結束后,車過山梁再回望,菌棚在遠山中連成銀色長龍。那一朵朵生長在秦嶺褶皺里的小木耳,不僅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更讓村民的向往和希望變為現實。

     
     
    [ 動態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違規舉報 ]  [ 關閉窗口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動態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本站  |  發展歷程  |  顧問團隊  |  會員入會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隱私政策  |  使用協議  |  信息規范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  鄂ICP備20002293號-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兰西县| 上林县| 汕头市| 九龙县| 明溪县| 呼伦贝尔市| 桦南县| 利辛县| 离岛区| 萨迦县| 长乐市| 曲阳县| 冷水江市| 灌云县| 奇台县| 滨州市| 涿鹿县| 万宁市| 灌南县| 福贡县| 绥化市| 彭泽县| 广安市| 宾川县| 沧州市| 平泉县| 丰镇市| 深圳市| 商城县| 大埔县| 毕节市| 龙门县| 武鸣县| 长沙县| 芜湖市| 曲阳县| 铁岭市| 乌鲁木齐县| 沁水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