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食用菌的消費高峰已過,但蓬溪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依然忙碌。四川琪英菌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琪英菌業”)的菌種研發微信群里,杏鮑菇菌種培育試驗的最新數據正在不斷更新;一墻之隔外,蓬溪駱峰菌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駱峰菌業”)正在裝車一批黃色金針菇鮮菇,準備發往成都的一家食用菌加工企業。
兩家企業各有所忙,但目標卻是一致:鎖住食用菌產業的“含金量”。
蓬溪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擁有全國最大的單體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蟲草花工廠化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黃色金針菇工廠化生產基地。2024年,園區全年的食用菌產值達到17.08億元。
園區坐擁三個全國“最大”的金字招牌,但要鎖住其間的“含金量”,卻并不容易。尤其是,節后食用菌價格回落等因素,可能會讓這份“含金量”大打折扣。此時,蓬溪食用菌又如何能夠鎖住產業的“含金量”?
修內功
菌種研發可讓一袋杏鮑菇增產30
采摘、清洗、分選、打包······春節過后,在琪英菌業的生產基地,每天有300噸鮮菇出廠,發往全國各地,包含杏鮑菇、鹿茸菇、蟲草花、金針菇等多個食用菌品種。
300噸,是琪英菌業滿產狀態下的產量數據。而在節后,依然選擇保持滿產狀態,并不是一個輕松簡單的決定。
作為琪英菌業總經理,宋強深知,作出這個決定,他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后,食用菌價格回落給企業帶來的壓力。“以杏鮑菇為例,相較于1月的消費高峰期,現在出廠價格下降了大約30%。”他介紹。
那么,琪英菌業依舊選擇保持滿產狀態,這種把握又是從何而來?
“叮咚!”17日上午10點,宋強的手機里彈出了一條微信消息——公司研發人員剛剛在群里更新了菌種培育試驗的最新結果,包含袋數、總重量等指標數據。這樣的動作,群里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而像這樣致力于菌種研發的微信群,公司目前有3個”。
“食用菌的菌種研發涉及的變量太多了。要想研發培育出一種理想的菌種,我們至少需要4萬組試驗數據的支撐。”宋強介紹,而在菌種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給公司生產帶來了實質的變化。
琪英菌業最新的試驗數據顯示,基地內的一袋杏鮑菇菌包已經可以長出約1.48斤的杏鮑菇。較1月份而言,這個重量又有了約30克的增加。
“你不要小看這個變化。”說著,宋強掏出一臺計算器,給記者講起了其中的“玄機”:雖然一袋杏鮑菇只增重了30克,但是基地內每天大約有35萬袋杏鮑菇出廠。這樣算下來,整個基地一天要多產大約2萬斤的杏鮑菇,“即使按照每斤2元的價格計算,一天下來,我們也會因此增加4萬元的收入”。
“因此,雖然節后食用菌的價格有所回落,但當抓好菌種的創新研發工作后,我們也有了新的收入增長點。”宋強表示。
借外力
精深加工成黃色金針菇增值的“跳板”
除了在菌種研發上苦下功夫,蓬溪食用菌產業還在向外尋路。
目前,駱峰菌業生產的黃色金針菇鮮菇產品已經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不過,身為駱峰菌業董事長,李俊杰還想在黃色金針菇市場里,繼續尋找新的增量。
“蓬溪縣現在正在打造食用菌百億產業集群,眼下產業鏈還需延伸、產品類別仍需擴展。”李俊杰這樣說,是因為他在這一朵朵黃色菌子的身上,看到了廣闊的增值空間。如何走好食用菌的增值之路?駱峰菌業的第一步落腳在了“精深加工”上。李俊杰表示,因其脆爽滑嫩的獨特口感以及營養價值,黃色金針菇在精深加工領域具有較大的潛力。
“基本上每天都有60噸黃色金針菇從生產基地發出,其中約10%都將被運往食品精深加工企業。”李俊杰介紹,這部分經過精深加工環節的黃色金針菇,被制成即食下飯菜等休閑食品,自此它的“身價”將倍增,實現了一場華麗的變身。
精深加工,正在成為提升黃色金針菇“含金量”的“跳板”。目前,圍繞黃色金針菇,駱峰菌業已聯合多家食品精深加工企業,研發出菌菇掛面、休閑食品、飲料等10余種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產品,部分產品現已上市銷售,遠銷美國、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其中,與蓬溪本土企業高升紅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的黃色金針菇掛面也于春節前上市。
未來,駱峰菌業還計劃自主研發和生產菇精、菇醬等精深加工產品。“作為全國最大的黃色金針菇工廠化生產基地,發展黃色金針菇精深加工產業,我們在原材料供應方面有著獨特優勢。”李俊杰表示。
蓬溪縣食用菌現代農業園區也正在抓緊布局。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將加快完善食用菌全產業鏈,加大食用菌精深加工企業的招引,有序推動菌香園、菌博園等重點項目建設。此外,園區還正在規劃建設東南亞冷鏈物流出口基地,大力拓展海外的銷售渠道。
來源:書鄉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