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19日訊 不久前,穆棱市供銷聯社所屬的食用菌協會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70周年紀念表彰大會上獲評全國供銷系統先進集體。多年來,穆棱市食用菌協會錨定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叫響品牌,帶領全市食用菌種植規模達2.8億袋,建成千萬袋以上黑木耳園區4個。
走進懸羊村木耳示范基地,標準化的食用菌種植大棚排列有序,棚內黑木耳長勢喜人。這里,正是穆棱市食用菌協會建設的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
穆棱市食用菌協會自2004年10月成立以來,全力建設以懸羊食用菌合作社為代表的各類食用菌現代農業示范區,通過“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創新運營模式,推動食用菌產業向現代化、標準化邁進。
作為懸羊村首位加入協會的成員,村民徐敬才既是黑木耳產業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過去,我們采用傳統方式種植黑木耳,效益有限。加入市食用菌協會后,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到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了收入。”徐敬才對此深有感觸。通過協會的示范引領,徐敬才率先實施了現代化棚室立體吊袋技術,實現了省工、省水、節電、抗災的目標,不僅提升了黑木耳的品質,還降低了人力成本。
據穆棱市食用菌協會會長尹楠介紹,協會不僅致力于推廣現代化種植技術,還幫助農戶籌集資金、流轉土地,投資建設標準化示范園區。同時,組織專家開展技術攻關,成功申請了黑木耳立體栽培專用框架、無根黑木耳專用培養袋兩項專利,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如今,在徐敬才的帶領和協會的引領下,懸羊村的食用菌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黑木耳種植規模已突破3500萬袋,擁有種植棚近1000棟、菌包廠10個,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戶均收入超過30萬元。懸羊村也因此榮獲了農業農村部授予的“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稱號。
據了解,該協會立足服務會員,每年春秋兩季組織開展食用菌栽培培訓班,聘請省內外專家授課;組織成立食用菌鄉土專家團,在食用菌生產的不同時期,舉辦小孔木耳、秋木耳、越冬耳科技示范交流推廣現場會,先后開展了元蘑、滑子蘑、香菇、靈芝、金針菇、赤松茸等品種示范;每年技術和現場交流培訓6000人次,使菌農及時掌握新技術,為食用菌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共和鄉野生食用菌眾多,戶均種植黑木耳超過千椴,是穆棱黑木耳地理標志認證、綠色黑木耳原料標準化基地的優質產區。共和鄉特新有機山產品合作社先后被省農業農村廳、中華供銷總社授予示范社。”穆棱市供銷聯社副主任李祥福說,供聯食用菌公司通過特新、祥禾等農民合作社組織建設,連續十年開展有機食用菌認證,成功地填補了富鍶木耳功能性產品的市場空白。“你看,這是特新有機山產品合作社生產的富鍶黑木耳,它色澤純正,耳質耐水性強,經水浸泡一周后,耳質不分解,色澤仍光亮新鮮,耳質肥厚,味道鮮美。”李祥福說。
記者來到穆棱市食用菌協會,這里擺放著各種規格的木耳。該協會注冊了“龍穆耳”“穆菇”“北國香菇”商標,獲得“穆棱黑木耳”“穆棱凍蘑”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帶動食用菌園區、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產、加、銷一體化發展。
該協會不僅實現綠色食用菌認證6000余噸,還助力食用菌機械的發展,三家自動黑木耳裝袋機生產企業的產品銷量占全國70%以上,還與省農科院、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省經作站、八一農墾大學等單位結成共建單位,及時解決菌種、草腐菌生產等產業發展難題。實施廢棄菌包燃料化和肥料化綜合利用,改變面源污染問題。
“目前,食用菌加工廠的銷量逐年增加,穆棱市供聯公司、特新有機山產品合作社生產的富鍶木耳成功入選第三批‘九珍十八品’。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帶著好產品創品牌價值、闖出市場認可度,讓穆棱市的好木耳端上更多家庭的餐桌。”穆棱市食用菌協會會長尹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