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在中牟縣鄭庵鎮前李莊村,村民們正將剛采收的蘑菇修剪、分類、包裝,現場一派繁忙,前來收蘑菇的商戶絡繹不絕。
“今年我們的收益不錯。這幾年跟著村集體種蘑菇,收入越來越高。”正在裝袋的一位村民說。
前李莊村的平菇種植已有近30年歷史,但是受限于資金、土地等因素,種植規模一直比較小。近年來,該村通過對閑置土地進行梳理整合,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流轉、租賃等方式推動土地集約化利用,破解了制約平菇種植產業發展的土地問題。同時,把擴大平菇種植作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的著力點,推動平菇種植產業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現在村內已整理土地45畝,并且面向本村農戶完成招標,建成平菇種植大棚19個均已投入使用,年產量可達120萬斤,年產值300余萬元,可為種植戶增收30余萬元。同時,吸納村民50余人務工,村集體每年可增收10余萬元。”前李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金聚說。
“我們這兩年一直都在前李莊收蘑菇,這兒的蘑菇新鮮、品質好,每次運到市場上很快就銷售一空。”萬邦市場商戶張先生說。
目前,前李莊村已初步形成“勞務輸出+資產租賃+特色農產品種植”的多元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還積極推動村企合作,在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的同時,增加白松茸等高溫菌種植項目,并嘗試開展直播銷售、即時配送、食用菌烘干和菌棒回收等業務,延長產業鏈,增加產業附加值。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平菇的種植面積,加大對菌菇產業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和市場推廣支持,進一步促進平菇產業的發展。”鄭庵鎮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