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濟南市長清區南紙坊村,嶄新的日光溫室大棚、現代化冷庫整齊排布,撐起了南紙坊村產業振興的“新”希望。大棚作物生長不受季節限制,四季皆可“生金”。今年以來,南紙坊村創新推行“合作社+產業發展”模式,發展冬暖式食用菌大棚,種植黑皮雞樅菌初獲成功,讓“大棚經濟”成為村集體增收的“金鑰匙”。
為支持村內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提升村集體“造血”能力,萬德街道積極爭取銜接資金67萬余元,在南紙坊村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座,打深水井1眼,建設冷庫1座,分揀車間80平方米,不僅有效盤活閑置土地和資源,解決了南紙坊村部分耕地撂荒的問題,更實現了食用菌的“入庫鎖鮮、錯時銷售、質優價美”,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贏得了“鮮”機。
“我們村耕地面積1000畝,山場2600余畝,原先我們村沒有特色的支柱產業,村民種地基本是‘靠天吃飯’,不少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大片的土地都處于撂荒的狀態。”南紙坊村黨支部書記盧圣永介紹道,“而今,我們充分做好土地‘文章’,聚焦‘食用菌種植’特色產業,全力發展‘大棚經濟’。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支持下,溫室大棚、冷庫的建設,大幅提升了鮮活食用菌產地冷藏保鮮能力,提高鮮活食用菌附加值,更為我們今后發展鄉村旅游觀光采摘打下良好的基礎。項目建成后,預計帶動15名閑置家庭婦女勞動力就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年增收6萬元。”
從“小田地”到“大溫棚”,從農戶“單打獨斗”到形成規模“抱團發展”,南紙坊村正以蓬勃的姿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下一步,萬德街道將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持續立足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銜接資金支持鄉村建設的作用,不斷推進村莊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與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