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白音他拉蘇木結合資源特點,建設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1+6+N”食用菌產業聯合體(1即白音他拉蘇木食用菌研發中心、6即6個嘎查村食用菌基地,N即分布于各嘎查村的82棟食用菌棚及保鮮庫等基礎設施),依托“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品控管理、統一品牌營銷”的運營模式,打造規模化產業聯合體。2021年全蘇木共生產食用菌72萬棒,產出鮮菇100萬斤,實現營收432萬元。
黨建引領興產業
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發展,從支部書記、村干部牽頭干,到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組織群眾一起干,從支部書記一個人學技術、跑市場,到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全鏈條的人才隊伍,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每一步都凝聚了蘇木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辛勤付出,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眾多黨員群眾積極響應支部號召,把地塊以較低的價格出讓用于建設食用菌棚,以實際行動支持產業發展,正因為有了黨員和群眾凝心聚力抓產業,蘇木食用菌產業才能從無到有、從做大到做優,18年以來利用京蒙幫扶和中央扶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等項目資金,我蘇木食用菌棚從最初的21棟增加到現在的103棟。
人才支撐強基礎
產業要穩固離不開人才支撐,發展食用菌產業之初,蘇木政府聘請河北平泉3人組成的專業技術團隊到研發中心和基地進行駐場指導,各黨支部積極組織有發展意向的黨員和群眾到基地務工學技術,外聘技術團隊采取聯組結對、開設培訓班等方式進行技能培訓,手把手教、面對面學,通過長期的幫帶培養,現全蘇木食用菌技能人才達140人。目前每年解決200余人實現“家門口”務工,每人務工增收1.2萬元,在吸納務工群眾時,優先考慮精準扶貧戶、監測戶等低收入家庭人員,為他們順利脫貧、防止返貧提供了穩定的增收渠道,更為重要的是在務工的同時還掌握一門增收致富的實用技術。
技術保障惠民生
著眼于產業長遠發展,蘇木黨委組織注冊了“富民傘”專利商標,同時積極探索技術改進,帶領6個基地黨支部書記到朝陽、平泉等地深入考察學習了水菇技術,水菇相比于現在的生產技術,大大降低了基礎設施的要求,降低了技術難度,特別適合群眾利用庭院閑散地塊進行種植。目前各嘎查村采取技術到戶、設施到戶、服務到戶等方式,以點帶面促進食用菌產業走進群眾庭院,現群眾庭院內200平左右的小菌棚,可以裝3000菌棒,每棒產量1.5-2斤左右,200平方米的小菌棚產值可達2萬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白音他拉食用菌產業經過多年的摸索和積累,已經步入發展快車道,下一步將繼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加大品牌創建力度、人才培養力度、技術推廣力度,用好菌菇這把“富民傘”強村富民,支撐推動白音他拉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