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新疆新聞4月19日電(再努爾 何全龍 楊雙喜)瑪納斯縣廣東地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引導農民種植平菇,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致富之路。眼下,正值平菇種植的黃金時期,廣東地鄉袁家湖村菇農正搶抓有利時機,進行菌棒接種工作,為豐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4月14日,在廣東地鄉袁家湖村菇農周紹杰的富硒平菇種植基地,一排排平菇菌棒整齊擺放在一起,村民正在對1萬多包平菇菌棒進行接種。再過一個月,一朵朵平菇就會破“土”而出, “爭鮮”上市。
廣東地鄉袁家湖村菇農周紹杰說:“今年種的第一批蘑菇,現在每天接種四五百包,接完的菌棒,我們要保持溫度濕度,到五月十幾日出菇就可以上市了。”
近年來,瑪納斯縣大力實施農業品牌提升工程,引導和鼓勵村民發展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周紹杰抓住這一機遇,走上了致富路。2018年,他投資15萬元承包了3個溫室大棚種植平菇,主要銷往本縣各大市場、超市、菜店等。大棚種植平菇生長速度快、周期短,每個菌棒可采摘4至5茬,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經過多年的種植,周紹杰的種植技術越來越成熟,菌包的產量及品質都有所提高,今年他還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增加收益。
廣東地鄉袁家湖村菇農周紹杰說:“今年準備了七八萬個菌棒,其中一萬個菌棒結束后就是夏天了 ,冬天就是四五萬袋菌棒。”
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周紹杰也鼓勵了更多有意愿的種植戶共同發展食用菌特色種植,還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為周邊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
廣東地鄉袁家湖村村民任建軍說:“一天一百五十元到兩百元左右,在家門口就能打工還是不錯。”
廣東地鄉袁家湖村黨支部書記趙健說:“通過周紹杰的示范帶動作用,我們今年平菇蔬菜的種植大棚從原來二十座已經達到二十四座,通過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就業增收,增加村民的致富渠道。”
下一步,廣東地鄉將積極探索庭院經濟富民強村新路徑,聚焦農村閑置土地、庭院等資源,因地制宜推廣食用菌種植,走出一條盤活閑置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能。
廣東地鄉副鄉長丁濤說:“今年,廣東地鄉在福建援疆三明分指揮部、縣農業農村局大力支持下,依托袁家湖村、兵戶村食用菌種植先進經驗,為八十七戶農戶提供食用菌種、雪蓮菇菌袋,鼓勵農戶利用自家庭院、圈舍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