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百年探索,中國是唯一可以量產供應栽培羊肚菌的國家。”2023年9月2日-4日,第七屆全國羊肚菌大會在云南澄江舉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時曉菲博士在報告環節做了題為《羊肚菌標準化菌種保供體系建設》報告分享。
羊肚菌是一種世界性消費的蘑菇,在整個體量發展過程當中其數據的增長顯而易見。種植面積約為25-30萬畝,產業新,規模小,單價穩定,西南省份如四川、云南、貴州約占70%。此外,時曉菲博士介紹的到,隨著市場的增大、產量的增加,羊肚菌每年出口量穩定在5%。
“羊肚菌栽培的不穩定性與良種保供不足、病害和連作障礙問題、栽培條件和技術不到位密切相關。”提到羊肚菌產業面臨的痛點,她指出菌種端方面的痛點主要表現在缺乏優良抗性菌種、保供體系不可控,種植端的痛點則是各地病害頻發,影響巨大。而這兩者之間有一個串聯,即菌種提供者的工作。
作為生產者,從哪里開始啟動羊肚菌標準化菌種保供體系建設呢?時曉菲博士說到,首先需要拿到一個好的母種,實驗室作為母種來源的提供者,做好菌株分類檢測、交配型基因檢測、菌種活力檢測十分重要。在拿到母種之后,就要做原種制作、栽培種。她提到這個過程當中需要注意幾個細節問題,一是儲存、運輸條件。4℃保存,低溫運輸,保藏時間不超過15天;二是培養條件。15-20℃,不高于22℃都是安全的,及時檢查大型培養間內的溫度;三是水分條件的控制;四是原種混合后放大。
講到經營管理體系建設,她從原料采購、存儲,設備檢修、管理,車間消殺,質控追溯,人員培訓,安全生產,成本管控七個方面進行了逐一細致講解,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據悉,2023第七屆全國羊肚菌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云南省野生菌保護發展協會主辦,中國菌物學會羊肚菌產業分會、澄江市人民政府、玉溪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云南省真菌多樣性與綠色發展重點實驗室、易菇網承辦,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貴州中科易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諸城市良工機械有限公司、山東菌勝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裕山食用菌機械有限公司參與協辦,會期通過學術研討、產業對接、參觀考察等形式,促進羊肚菌產業創新與升級,引導羊肚菌產業鏈各環節的交流合作,推動羊肚菌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