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布非常廣泛,廣泛分布于植物的體內外和周圍環境,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它能夠增強植物對于水分和養分的吸收,抗病抗逆促生,以及提升作物的品質和產量等,所以真菌在緩解人類活動和全球變化對于農業的影響方面具有重要的潛力?!敝袊茖W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程,“第十五屆全球菌根學術研討會”特邀報告上分享了“真菌組與生態功能”的報告。會議上,他講到認識真菌的群落構建、穩定性和功能性狀對于充分發揮它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報告的內容也主要圍繞這幾個方向展開。
高程研究員在報告中提到,通過進一步對于群落構建機制的分析,發現隨著植物的生長發育,真菌的群落構建發生了從早期的隨機構建向后期的確定構建為主的轉變,干旱脅迫延遲其轉變的過程。這種隨機性的強度與真菌的群落大小存在非常強烈的負向關系,我們首次也證實了生態漂變在真菌群落構建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研究證明在植物開花之前干旱處理降低植物病原真菌多度,而在開花后干旱處理導致植物病原真菌多度升高,這個結果對于農業生產中不同干旱時期病害的防護具有一定的應用指導價值。
內生菌和病原菌的分析
干旱對于真菌群落的影響只有2%,那么是否意味它具有非常強的干旱脅迫的抵抗力?所以我們將真菌和細菌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第一,群落抵抗力:真菌 > 細菌;群落恢復力:細菌 > 真菌。第二,干旱增強根際真菌和葉際細菌網絡的復雜度,并且增加了正相互作用的占比,支持脅迫梯度假說。同時高程研究員還講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植物開花前干旱引起病原菌與內生菌間的此消彼長;開花后干旱不影響內生菌與病原菌間關系。
接下來,高程研究員還在會議中講到一些正在進行的還未發表的研究。植物開花前,干旱引起內生菌與病原菌間的此消彼長;開花后干旱不影響內生菌與病原菌間關系,這主要是由適合度和生態位影響的。在開花之前,內生菌的適合度大于病原菌,在植物的根系存在豐富的生態位,所以此時內生菌占據優勢;但是在植物開花之后,由于根系被大量的其他根系占據,所以即使內生菌的適合度大于病原菌,但還是競爭不過病原菌。同時研究發現,植物是通過根系分泌的乙醇胺來招募內生菌,內生菌則通過膜代謝響應乙醇胺。內生菌分泌的次代物能夠對抗病原菌。
叢枝菌根真菌的分析
在植物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叢枝菌根群落從早期R- 策略后期C- 策略類群演替;而且干旱延緩演替過程。由于系統經過長期灌溉造成農田S-策略抗旱菌根真菌喪失,這種從R- 策略 C- 策略的演替過程受到真菌分泌脂幾丁質寡糖和植物分泌獨角金內酯的調控。如果叢枝菌根真菌功能性狀拓展到山東禹城的農田生態系統中,我們發現高施肥量(>140 kg)降低叢枝菌根真菌生物量、破壞菌絲生長時間動態,小麥產量不增加;減水20%,則使得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吸收功能的根外菌絲的占比逐漸升高。
真菌的研究進展
會議中,高程研究員還提及了細菌的研究進展。隨著土壤ph值的升高,細菌的種類多樣性是從酸性到中性的調節下逐漸升高,從中性到堿性的調節下開始下降;功能多樣性在考慮功能性狀的前提下,隨著ph值的升高,細菌基因組變小。同時酸性土壤與中性土壤功能基因存在一些差異,中性土壤:能量代謝、膜轉運功能;酸性土壤:信號轉導、細胞移動、胞外分泌功能。在我們施肥的過程中也會造成土壤的酸化,土壤越酸,細菌的種類多樣性下降,細菌的功能多樣性是升高。以上就是高程研究員本次會議講述的基本內容,他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入研究真菌和生態功能領域,為大家帶來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第十五屆全國菌根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中國菌根學青年學術論壇——叢枝菌根真菌分類鑒定培訓班由中國菌物學會菌根及內生真菌專業委員會主辦,江西農業大學、江西省土壤科學技術學會、江西省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鄱陽湖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易菇網承辦,由武漢菌博會展服務有限公司執行。吸引了超過300名與會代表出席,其中包括眾多國內外知名菌根學專家以及行業內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