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3日,2023中國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桑黃產業發展大會在山東聊城臨清市舉行。會上公布的信息顯示,臨清桑黃年產值達2.8億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齊魯樣板”。
小菌菇聚成大效應。據介紹,自2019年起,臨清市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桑黃產業發展大會,成為全國桑黃等食用菌產業學術交流、產品展銷的重要平臺。本屆會議主題為“推動桑黃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旨在促進食用菌及桑黃產業的發展,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共謀產業發展大計。來自中國菌物學會、桑黃等食藥用菌研究行業的專家學者、政企代表等260余人參會。
臨清地處黃河故道,現存大量古桑樹群,桑樹數量2萬余株,入選了全國第七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發展桑黃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臨清市深入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推動黃河故道古桑群資源保護和桑黃資源開發利用,通過開展桑黃人工栽培、文化資源挖掘,引進高端人才、研發系列產品,逐步形成了集菌種選育、人工栽培、產品研發、全域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
聊城市委書記李長萍表示,聊城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扎實做好“土特產”文章,加快打造特色鮮明的農業強市。桑黃產業是聊城產業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聊城高度重視桑黃產業發展,培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種、產、加、銷全產業鏈條。
“目前,臨清已在沿黃故道建設6個種植基地,人工桑黃培植面積達1100余畝,具備年產桑黃菌包800萬個、桑黃330噸的規模。”臨清市委書記劉培國介紹,臨清已研發桑黃中藥飲片、桑黃粉、桑黃茶、桑黃咖啡、桑黃酒等系列產品50余種,年產值達1.8億元。
品牌建設是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建議,臨清桑黃要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黃河故道古桑園是個金字招牌,這是其他地區所不具備的。政府要立足這一資源優勢,全力推動臨清桑黃產業發展,力爭讓臨清桑黃走向世界”。他表示,臨清桑黃產業的發展,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產業振興和人才振興,這次大會更是為中國食藥用菌產業發展和桑黃產業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