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就是剛種下的茯苓,為了防止茯苓被太陽曬,導致溫度過高,我們在茯苓的上方蓋了一塊小木板。”7月12日,在位于永安市洪田鎮小磉村的勤友德農民合作社的茯苓種植基地里,該合作社理事長游生德一邊指著茯苓一邊說。
眼下進入夏收時節,游生德與社員們忙著采收茯苓,一個個剛從地里挖出的如甘薯狀的茯苓遍布山野。目前,勤友德農民合作社已在永安洪田、安砂、西洋等地的林下種植了6000畝茯苓,全市新增林下種植面積1萬畝。
永安森林覆蓋率高,茂密的森林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茯苓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天然環境,加上管護得當,茯苓長得“身強體壯”,產量高,最大的茯苓重達60公斤。1至6月,該合作社采收的3.5萬公斤茯苓銷往湖南、廣東等地,產值高達28萬元。
據了解,茯苓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是林源藥用真菌之一,形如球狀,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內部粉色或白色,主要寄生在松樹根上或通過人工種植于松木上,可制成多種中西成藥制劑以及各種保健品,還可制作成多種美食。
“我們利用松樹砍伐后的廢樹蔸,在松樹蔸上種茯苓,不占耕地,變廢為寶。”游生德介紹,茯苓充分吸收松樹蔸的營養成分,加速木蔸的腐爛速度,原先需要三四年才能腐爛的松木蔸,現在只要一年時間就可以全部腐爛,腐爛的物質返回森林又可以化解為林地的營養成分,促進林地的良性循環。
勤友德農民合作社林下種植茯苓是永安市發展林下經濟的生動實例。
林下經濟是山區林區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重要途徑,能發揮土地效益最大化,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林興民富。近年來,永安市因地制宜,認真做好山上林下經濟這篇文章,積極推廣茯苓、靈芝等藥用真菌林下種植,不斷擴大林下經濟規模,探索變綠色資源為經濟“財源”,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今年1至6月,永安市林下經濟利用面積67.88萬畝(含竹筍加工利用),實現產值19178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