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網訊,2023年4月7日上午,2023第二期全國大球蓋菇(紅松茸)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在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如期開班,來自全國黑龍江、寧夏、四川、廣東、湖北、山東、湖南、云南、河南、河北、江西、重慶、江蘇、浙江的近40余名學員參加了此次研修班開班儀式。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產業分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邊銀丙,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王滿囷,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肖揚教授,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科學家、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張介馳,宜昌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劉世玲出席了開班儀式。開班儀式由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產業分會秘書長、易菇網總裁趙雄主持。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王滿囷在開班儀式上致辭中提到,食用菌對于各地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以及農業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大球蓋菇更是生物降解的能手,逐漸成為各地鄉村振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優勢項目。作為十分具有市場潛力的新興產業,大球蓋菇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依賴于傳統意義上主觀意識的栽培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產業發展。相信各位學員經過這次高級研修班之后,能夠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成效,在推動大球蓋菇產業精細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上做出更優異的成績,助推大球蓋菇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我國三農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湖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肖揚在致辭時談到,湖北省是我國傳統食用菌產區,除傳統的香菇、黑木耳外,近年來,羊肚菌、大球蓋菇、白參菌、竹蓀、蘆葦菇等多種珍稀菌類日益受到省內同行的重視。2022年5月,以稻田-大球蓋菇周年生產高效模式為代表的稻田低碳高效生態循環技術被列為湖北省農業科技服務產業鏈十大引領技術之一。該技術以稻田為基礎載體,充分利用水稻秸稈為培養料,發揮大球蓋菇的草腐菌特性,實現稻田輪作大球蓋菇的生態循環。湖北仙桃、襄陽、孝感、黃岡等地陸續開始規?;笄蛏w菇栽培。
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首席科學家、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張介馳在發言中對于易菇網、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產業分會以及各協辦單位搭建學習交流平臺表示肯定,并點贊授課導師將寶貴的生產技術經驗以及產業管理經驗與全國的同行進行分享傳播。他談到,黑龍江省在大球蓋菇種植技術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限制了產業快速發展。黑龍江省食用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本著對于地方食用菌產業發展潛能的思考,特號召本省大球蓋菇相關企事業單位組團參加此次研修班,希望能夠認真學習大球蓋菇種植生產管理經驗,廣泛地結交專家與同行朋友,增進交流,促進大球蓋菇產業健康發展。
本次研修班授課導師、宜昌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劉世玲主持了學員自我介紹環節,來自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余名學員一一做了自我介紹。
2023第二期全國大球蓋菇(紅松茸)栽培技術高級研修班由易菇網、中國菌物學會大球蓋菇(紅松茸)產業分會主辦,由湖北省食用菌協會、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協辦。旨在進一步提升全國大球蓋菇種植行業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增加新入行人員的培訓機會,提高我國大球蓋菇標準化種植以及栽培管理水平,增加種植戶風險防控意識,有效降低種植風險。
為期4天的研修學習將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圍繞大球蓋菇(紅松茸)食用菌基礎理論知識、產業目前發展概況與市場前景、各品種及其形態結構、主要栽培的菌種及其特性、生物學基礎知識、遺傳育種方法、菌種生產技術、田間栽培技術與模式、原料準備與生產堆料發酵技術、菌種廠及相關設備的應用、采收與加工流程、市場營銷等內容進行授課,研修班授課將于4月10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