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糧爭地、不與人爭糧、不與農爭時、不與地爭肥、不與其他行業爭資源。可點草成金,變廢為寶,實現循環經濟,創造著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11月13日,第三屆中國(龍泉)靈芝大會暨龍泉人才科技峰會在浙江省龍泉市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以《食藥用菌精深加工與高附加值綜合利用》為主題發表了主旨報告。
報告中,李玉院士指出,食用菌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涵蓋普通食品、保健食品、醫藥產品、精細化工等屬性,營養全價,單位土地面積蛋白質產量是谷物的10倍以上、養牛業的20倍以上。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擁有香菇、木耳、平菇、金針菇、雙孢菇、杏鮑菇等主栽品種。2021年中國食用菌總產量達4138萬噸,產值超過3362億元,產量、產值均位居世界第一,食用菌產品開發領域廣闊,市場需求量大。
“原料級產品多,消費形式單一;初級產品多,消費量偏低;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弱;生產技術水平低,高能耗,不環保,原料劣變速度快,產品穩定性差,這些因素已成為制約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瓶頸。”對于目前行業存在的問題,李玉院士也給出了建議。他表示,應以食用菌優勢資源為依托,以現代高新技術為支撐,以市場需求為依據,采用高新技術對食用菌進行精深加工,將食用菌各部分進行全利用實現食用菌高附加值綜合利用,大大拓展了食用菌的應用范圍,緩解鮮食食用菌市場壓力,提高食用菌的商品價值及附加值,有效地保護了菇農種菇積極性,反饋促進食用菌種植業的發展,為食用菌加工業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使種植業和加工業進入良性循環,優化與延長了食用菌產業鏈,將食用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11月11-13日,第三屆中國(龍泉)靈芝大會暨龍泉人才科技峰會由國際藥用菌學會(ISMM)、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學學會(WSMBMP)、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工程熱物理學會、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指導,由省食用菌協會、省中藥材產業協會協辦,由中共龍泉市委、龍泉市人民政府主辦,由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食用菌分會、科技部食用菌新種質資源創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龍泉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承辦。
本次大會,主辦方還精心組織了“芝”同道合現場參觀、“芝”未來主旨演講、真“芝”灼見高峰對話、靈芝產業招商推介會、“芝”無不言圓桌專題論壇、“芝”繁葉茂龍泉靈芝產品展示、“品質青春 逐夢龍泉”青年創業創新中心集體入駐儀式、“引領熱能 創新發展”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論壇、“特派連心 才助共富”科技特派員論壇、“雙向揭榜 攜手共進”項目對接與實地考察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