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南頻道11月29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記者巴富強 通訊員郜敏)這幾天,太康縣王集鄉王西行政村的村民王洪心里樂開了花:他家種植的4棚雞腿菇、雙孢菇源源不斷地運往鄭州、許昌的大超市、菜市場,每公斤賣上了9元的好價錢。目前,在太康有食用菌專業種植戶3.2萬戶,食用菌專業村達80個。
太康農民有著近30年種植食用菌的歷史,有著成熟的技術優勢,通過典型戶示范帶動,食用菌生產迅速在全縣23個鄉鎮鋪開。縣里每年組織兩次經驗交流會,3年來培訓菌農4800人次。縣、鄉、村、組四級科技服務網絡對新技術及時推廣, 1200名食用菌科技人員活動在生產一線解決技術難題。目前,太康食用菌種植已由最初的平菇、黑木耳等幾個品種發展到金針菇、銀耳、雞腿菇等15個品種。
太康縣立足各鄉鎮實際,由村統一備料、統一建滅菌灶、統一購進菌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種植戶分散生產與管理,形成輻射8個鄉鎮、80個行政村的香菇、雞腿菇、平菇、黑木耳4大生產基地。40余名食用菌經紀人活躍鄉間,與韓國、日本、山東、武漢、廣州等10多家國內外貿易公司簽訂了長年供貨合同,食用菌年外銷收入達5000多萬元。縣里成立了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建起食用菌加工生產線,相繼開發出平菇、香菇、雞腿菇、金針菇罐頭及菇汁醬油等系列產品,全縣食用菌生產步入“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生產軌道。